《分段整理数据》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巧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同学们喜欢运动吗?前不久,在玄武区举办的阳光体育展演活动中,由我校四年级同学组成的南师附小代表队荣获特等奖!表演前,学校要为同学们制作演出服,(出示服装厂工人叔叔图)同学们,如果你是服装厂的工人叔叔,来量衣服,你觉得最重要的是量什么呢?
学生:身高、腰围、胸围、臀围等(引导:还有比腰围、臀围更重要的吗?)
教师:你们说的都很好,在这些数据中,身高的确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收集同学们的身高数据。【板书:收集数据】
(二)优化问题设计,引导自主发现
教师:(出示学生身高清单,调动课堂气氛)从这张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了解到同学们的身高,最高的是多少,最矮的是多少。
教师:同学们的身高各不相同,要制作27套不同尺码的服装吗?
学生:找到平均数等。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同学说一说
(链接解决“平均数”不合理问题,由学生进行分析说明)
只作一套:看看表格,最高的是谁?最矮的是谁?合适吗?谁能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我们来看,140cm、141cm、142cm、143cm、144cm、145cm……这些同学的身高这样接近,也需要制作几个专门的尺寸?
学生:相邻、相近的数据可以之制作一个尺寸。(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就是要分段)
教师:我们可以把一些很接近的数据分作一段,那么可以怎样分呢?(多媒体课件:怎样分段?)板书:分段
教师: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好吗?(学生讨论---发现结论:135cm以上,135cm以下,120cm一段、130cm一段......5cm一段或其他方法)
相互评价:对于同学们的发言,大家有没有自己的意见或是想法呢?
教师:在这些不同的分段方法中,大家觉得工人叔叔会用什么方法呢?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成人服装就是5cm一段。儿童因为的身材变化快,所以选择10cm一段,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你真棒!
说明:在实际情况中,童装是按每十厘米一段进行分段的。
教师:根据这个标准,这些同学身高可以分为哪几段呢?分段过程中为什么没有120--129这段或是160--169这段呢?
学生:最矮的人132,最高的人158,没有必要再分。
(注意评价:真不错,你们通过思考明白了统计时需要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合理分段)
教师:想要知道140cm--149cm这一段有几名同学,该怎样统计呢?
学生:可以数一数,(数是个好办法)
教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也可以用画“正”字或打“√”的方法进行统计。【板书:统计】
教师:请同学们采用画“正”或“√”的方法,同桌合作,先把信息整理在……然后再完成统计表。
【板书:制成统计表】
老师提出要求,学生自主统计,教师指导,发现问题。
反馈:从整理好的统计表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为什么统计表中要有合计栏?(明确合计项目的作用---检验)
(预设:有问题的表格对比,优化方法---如记录一个数据,就做个记号等)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自己动脑筋、小组讨论、同桌合作,用分段整理的方法解决了“演出服”的问题!
小结:结合板书小结统计的全过程。
过渡: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有分段统计的例子
(三)在关键处追问,提升分析、思维能力
教师出示学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记录。看了这组数据,能马上了解我们班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的整体状况吗?你准备怎么办?
学生说一说如何分段,统一分段标准后,学生开始自主统计,教师巡视。
教师:从你们完成的这张统计表中,可以得到那些数学信息?能对我们班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的情况进行分析吗?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分段统计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一组数据的主要情况。
(四)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应用实例
过渡:看来分段统计的作用还真不小,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实例、体重问题
教师:仔细看看这张表格,和什么有关?你能找到自己的体重在哪一段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下自己的体重情况?还有谁愿意来说一说?看了表格后有什么想法?
教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坚持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都会拥有标准的身材。
实例、年龄问题:
教师:从这张表格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呢? 你们都在哪一段呢?
教师:你们的爷爷奶奶属于哪一个年龄段呢?你想到了些什么?(注意评价)
教师:谁来猜一猜老师的年龄?(简单互动-随机)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寿命也在逐渐增长,而年龄的分段也在变化(出示多媒体课件)看看爷爷奶奶们呢?(中年)大家开心吗?(开心)相信你们的爸爸妈妈会更开心,好的心态就会有好的生活。如果你的爸爸或妈妈今天没有来回去以后,把这个信息告诉他们,好不好?
过渡:统计的价值和意义远远不止这些。
(五)合理运用知识,融入生活实践
出示表格:看看这张表格,大家最想了解那一个城市的情况?(生:南京)
教师:是呀,南京是我们的家乡,每一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生活的城市的环境状况,南京的污染指数是多少?89。
这个数据说明南京的空气状况是好还是不好呢?能找到这一天空气污染指数最高和最低的城市吗?(西安149,湛江30)比一比,你觉得,南京的空气质量怎么样?
教师:那什么是空气污染指数呢?出示“你知道吗?”(呈现表格)
表格中有我们今天学到的分段整理的知识吗?根据这些数据,谁可以说一说我们南京的空气指数处在那一段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国际大都市上海的环境状况。出示上海2004年4月的空气质量日报情况。
教师:大家可以使用今天学习的方法进行分段统计吗?
教师:从统计的结果来看,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这是七年前上海空气质量状况,现在上海的空气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的家乡南京呢?课后,请同学们上网搜集上海、南京2011年4月的空气质量的信息,制成统计表。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六)交流学习收获,感受数学魅力
教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了些什么呢?和大家分享下吧!
统计的应用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