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课文较真》
今天上了《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班级孩子们对于小白兔和小黑兔的表现、神情、语气等分析得十分准确。
在讲到小白兔为什么找骏马比赛,而小黑兔找乌龟比赛的时候,班级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
有的人说,因为骏马跑得快,比小白兔还快,所以,小白兔想试试自己到底能跑多快。
说的正热闹的时候,一个小伙子站起来说,我知道为什么小黑兔要找乌龟比赛。因为我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小兔子没有跑过乌龟,最终输了。所以可能小兔子一直都比较郁闷,想再找乌龟一试高下,看看到底谁跑得快,洗刷自己的冤屈。
这个孩子一本正经地说着,十分认真。我也陷入了沉思:课文的原本目的肯定不是让孩子想到这么多,但是孩子却不自觉地联想到了这么多。显然,经过理性的分析,这个孩子说得也不无道理。可见,孩子从多方面的思考,只要合情合理,也是应当予以承认的。
还有一个孩子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既然小白兔想锻炼自己的跑步能力,为什么不找跑得最快的猎豹呢?教师一时语塞,竟然不知道如何答话了。看来,孩子们的思维真是敏捷!
最近的一课叫做《这儿真好》,讲的是一个小熊生活在一座荒岛上,没有好朋友,感觉很孤独。后来,经过了白云的启发,开始种树,终于,荒岛上的树木漫山遍野、绿树成阴,小猴、小鸟、小鹿等小动物都来了,小熊非常高兴。
课文上到一半,一个孩子举手了:老师,既然说是荒岛,为什么小熊能活下来呢?后来小熊要去种树,小树苗从哪里来的呢?小鹿、小猴是怎么到达荒岛上的呢?
一系列的问题扑面而来!我不知所措地站在讲台上,完全回答不出来。因为,在内心最深处,我觉得,孩子说得没错啊!
接下来,我准备让孩子们自己解决。于是,个别孩子对于“荒岛”有了这样的解读:虽说是荒岛,但是,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一点东西也没有,而是很少很少。
问题看上去是解决了,但是我的内心却停不了反思。我觉得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孩子们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们他们是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够培养孩子有这样的质疑精神,我很开心!难过的是,现在的教材确实需要更加谨慎、与时俱进了!
与课文较真,个人觉得,也不是一件坏事。毕竟,教材也不一定完全严谨。孩子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