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设计的目标性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张明娟
片段一:
师:一说到夏天,你就想到什么?
生1:我想到了荷花,荷花夏天盛开,粉红色的。
生2:我想到了冰激凌,可好吃了。
生3:我想到了雷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
片段二:
师:一说到夏天,你就想到了那些花?
生1:我想到了荷花,粉红的荷花、碧绿的荷叶,好看极了。
师:还有呢?夏天只有荷花吗?
生2:还有莲。
生3:还有葵花。
师:它是什么样的?
……
如果让你选择用以上一个片段中的问题作为导入,你会选择哪个?我想选择结果应该差距不大。
片段一的问题设计是开放式的,也就是头脑风暴式,教师希望从学生那儿得到多元的答案,而不是唯一的、局限的。
片段二的问题设计相较而言,狭窄了不少,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路,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但针对性强,不会因旁枝末节而影响到后面的学习。
可能选择的双方还能说出更多的理由,但我想万变不离其中。
静下心来,再好好想想。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问题设计都有可取之处,也都有弊端。扬长避短是我们要做的。
到底该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问问自己:到底为了什么?
问题设计都有其目的性、指向性。问出问题,答案是预设想要的,方显示问题设计的合理性。所以,在设计问题前,我们要思考我们希望学生给予什么答案,设计的目的为何?
如果你只是为了引出夏天花的学习,那么选择片段二中的问题更加合适,4开门见山,不饶,直接。
但如果你是为了由夏天让学生联想出其他的事物,以此相机进行词语教学,那我想选择片段一又更为恰当了。
期望达成的目标不同,那设计的问题指向也就各有不同。
一般,头脑风暴式的问题设计都是出现于开头导入或者最后的巩固提升部分。这样的开放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激活思维,让大脑活跃兴奋起来。而针对式问题设计更常见于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理解,循序渐进、逐层挖掘。
不管如何,最重要的是要将教学化繁为简,让教学开门见山,所以问题设计由目标来定才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