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锻炼能力
——观李春晖老师课堂教学有感
上周二下午,我有幸聆听了李老师的一节课。看到她的课题,心里着实吃了一惊。没想到会是一节阅读汇报课。说实话很佩服老师的选题,没有平日里深厚的积淀,这样的一节课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好的呀!早就听说李老师班级的课外阅读搞得好,抓得实,很高兴地静下心来好好学习。
整节课条理清晰,完全由孩子唱主角。一个个板块给孩子们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当然孩子们的表现也是精彩纷呈、可圈可点。首先,能看出这项阅读活动的开展是全员参与的。课件里精确的数据汇报真实可感。随机抽签汇报读后感受的方式也很有效地对孩子完成的情况进行了检测。其次,深切感受到了日常扎实的阅读训练对于孩子的语言和文字表达收效显著。孩子们通过朗诵、谈感受、回答问题等多种方式展现了自己能力的提高。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李老师班上朗读、语言表达好的孩子真多啊!十分佩服!
反思自己的日常工作,我也有着很多的理想和愿望。作为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就如同一张张白纸,等待着我用最美的画笔去描绘。作为班主任、语文老师,我感受着箭头沉甸甸的责任。如何让孩子们自主、高效的学习,是我一直思考着地问题,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针对目前一年级孩子普遍说话声音小、表达不流畅的现象,在期中家长会上我提出要在课前开设“一分钟演讲”环节。第一期以“成语故事”为题,并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家长给以帮助,加强训练。
1、自已选定故事内容
2、根据内容制作相应PPT,力求图文并茂
3、在家练习大声演讲,大胆表达
4、围绕故事内容设计相关问题,现场考核
没想到,要求提出后,得到了孩子们的纷纷响应,他们非常喜欢这样的
学习形式,也格外珍惜这难得的机会,表现可谓是精彩纷呈。
例如:一孩子在介绍《曹冲称象》这个故事时,围绕内容设计了四人小组讨论环节:1、故事中的大臣们一共想了几种称象的办法啊?2、曹冲用了什么办法称大象?继而拓展思维:社会进步,科技发达,现在你会用什么办法称大象?故事结束后还特别介绍了曹操、曹冲、大象的基本资料。效果非常好。
一孩子介绍《井底之蛙》,故事叙述完后还把自己的读后感受通过优美的语言诵读出来,十分精彩。孩子们设计的问题越来越切中要点,听众答题的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
每日主讲的同学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每一次的聆听对全体孩子而言也是一次次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孩子们每日都能徜徉在经典文字的海洋里,在一个个问题中激励着他们专心听讲,踊跃答题,记忆消化了几十个成语。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要精心思考评价别人表达上的优缺点,会欣赏、善点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班上的孩子们已经能够从主讲者的事前准备、课件设计、现场表现,横向的、纵向的等多角度去评析了。他们知道要充分肯定主讲者的劳动,给别人最大的鼓励,同时也要点出不足,提出改进的方向。随着时间的推进,这样的孩子涌现出的越来越多,点评的语言也越来越丰富、精准、甚至个性十足。
在这样一个常态的训练下,只要坚持、到位的训练,我相信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理解能力等语文综合素养一定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虽然这个尝试我还没有做完一轮,但很多完成了这项训练的孩子在日记中都有过对现场表现的描述,写下了他们真实的感受。每次课前,我还是能保证足够的时间在点评方面进行训练,孩子们的提升也是较快的。
我觉得还要改进的话就是在后续对于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上我还要下些功夫,对于讲过的成语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考核(笔试、口试或以竞赛的方式)。这些生动的学习资源应该用足,发挥实效,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入脑入心。
此外,我也在努力营造班级读书氛围。学习“改变教与学方式”的团队经验,在班级大力开展读书活动。每2周填写《书香卡》,如实记录每日孩子的读书情况,包括字数、态度、积累一些四字词语,现在还有孩子提出更高要求每日用一句话记录下自己的读书感受。每2周进行一次交流。此外,我还提出了“读书章”的评比。孩子们每读完一本书就可以来找我兑换,我会随机从书本中抽3个问题进行检测。全部答对可以得到奖章。积满20枚可以得到一本老师赠送的书,孩子们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调动。此外,学习的阅读银行也是一个很好的阵地,孩子们也在努力读书、答题。非常期望我们班的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经过几年的训练,也能像李春晖老师班上孩子的表现那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