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区别于书面语,指谈话时使用的语言;交际,指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社交。将这两个词连起来理解,口语交际即是指用平时谈话时使用的语言来进行交流。
一年级每个练习中都有一个口语交际,共有六个,分别是“自我介绍”、“借铅笔”、“打电话”、“悄悄告诉他”、“我们来讨论”、“听故事讲故事”,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和人际交往等能力。本学期对于口语交际的要求是:
1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2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3能按照一定的情境或图意用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通过一个学期的摸索,我对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互动性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特征。口语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是听和说双方互动的过程,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只有双方处于互动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
以“借铅笔”为例,第一幅是小猴向熊猫借铅笔,第二幅是小猴还铅笔,小猴的问话和熊猫的回答是应该是对应的。小猴可以用这样一些礼貌用语向熊猫借铅笔:“请借给我一枝铅笔,行吗?”“请问,可以借给我一枝铅笔吗?”“借给我一枝铅笔,好吗?”熊猫可以回答:“好的”“可以”“行”。在还铅笔时,小猴可以说“谢谢你借给我铅笔”“十分感谢你”“真实太感谢你了”,熊猫可以回答“不用客气”“没关系,这是我应该做的”“不用谢”。熊猫的答句根据小猴的问句而改变的,体现了互动的特征。
二、口语交际与生活密不可分,它是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能反映学生的实际生活。
以“打电话”为例,打电话时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传递信息的通讯方式。这次是向好朋友祝贺生日的电话,要用热情礼貌的语言,表达对好朋友小亮生日的美好祝愿。第一个回答的学生提到了送礼物,后面的同学就接着模仿,连对同学说生日快乐都没有,拿起电话就说今天是你的生日,我要送给你一个生日礼物,你在家里等着我。这样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孩子在过生日时,总会收到家长的礼物,由此孩子在无意识中根据经验得到了一个结论:别人过生日就要送给他礼物。因此,这节课上我就重点引导了孩子去体会“君子之交淡如水”,树立正确的观念。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低年级学生接触社会较少,对很多现象不理解,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该怎么做,还要说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否则学生不能体会其中的危害性。
以“我们来讨论”中“翻越护栏”这幅图为例,护栏在马路上的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人翻越护栏呢?翻越护栏有什么危害性呢?对于成人来说显而易见的事情,小朋友充满了疑惑。为了解决这样的疑惑,我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示意图,标明了人行道、慢车道、快车道、斑马线和红绿灯。通过形象的图,学生知道了为什么有人会翻越护栏。说的时候就有了内容,知道了该说什么自然也就愿意说了,甚至有学生提出了如果斑马线和红绿灯的设置更合理,翻越护栏的人肯定会减少了。
口语交际是生活中重要的部分,从小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十分重要,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口语交际的教学,提高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