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633 post:492288
489633
post:492288

钱泓反思一

  • 发布时间:2014-01-15 09:15
  • 作者:钱泓
  • 点击量:

《找规律1》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一间隔的规律”和“搭配与排列的规律”,对于学习“简单周期现象的本质规律”有了一定的基础上学习的。发现周期,并体会它的确定性是认识周期现象的关键,也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在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

一、比赛激趣,感知规律

    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源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引导者”作用的体现之一。课前我让学生进行记忆大比拼的比赛,让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感受规律的魅力。把学习心向凝聚到发现规律上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而然的引入新课,同时明确“组”的概念。

二、 主动探究,理解规律

学生课前的独立探究给了他们思维发散的机会,每位同学都找到了不止一种做法。课始小组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不仅更加理解了规律,也看到了别人的不同做法,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全班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时的他们真正进入了学习的氛围中,在此过程中,学生体会了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学生的补充很好地完善了方法的多样性,也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中,我让学生独立思考从左起,第15盏彩灯、第15面彩旗是什么颜色,学生独立思考,汇报交流,在交流中检验自己“找”的方法是否合适,最后引导他们反思、归纳,体会列算式这种方法的普遍性。然后通过三个算式的对比,对列算式解决周期问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三、 动手实践,运用规律

    练习的设计花了我不少心思。如何体现层次性和开放性是我主要考虑的方向。第一部分的“小试牛刀”主要就是让学生直接运用所学规律解决简单的周期问题,正确率很高。第二部分的“智慧一移”其实是专项练习,主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周期现象,通过自己动手移一移,把杂乱图形变得有规律,是对直接给规律解决问题的一个提升。第三部分的“大显身手”对学生的要求就更高了。不仅要自己创编规律,还要求第32个是正方形,这给了学生很大的空间,学生上台交流也很积极主动。学生的创编很有意思,有2个一组,3个一组,4个一组……而且每种方法学生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这里如果能更加深入一些,总结时让学生明确:先确定几个一组,然后通过列式确定正方形摆放的位置。这样,这道题目就挖掘得更加到位了。

    我想,每节课,教师在完成教学基础目标的同时,也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和提升,教师也随着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精彩生成不断提升着自己,这样的课堂就是我要的“理想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