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863
post:491863

张娟(化简后的思考)

  • 发布时间:2011-06-24 14:40
  • 作者:於小丽
  • 点击量:

 

         

                                                   张娟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们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我们四年级孩子来说,本课内容较为抽象与枯燥,教学有一定难度。“字母表示数”是一个非常丰富而又“难产”的概念,远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人类从用符号表示“特定的数”,发展到有意识地、系统地用字母表示数,经历了1200多年。如果说个体的成长往往会以某种形式重复人类发展的历程,那么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或多或少也要经历类似的跌跌撞撞的过程,才能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形成对新的数学对象“一般的数”与它的符号表示的认识。因此,教学从下面三个维度层层推进:一是让学生亲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概括的过程;二是让学生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结果,也表示关系;三是用代数语言表示数学关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符号化思想。

从赵老师教学的实际效果看来,教学策略的选择还是比较恰当的,达成了教学预期效果。赵老师的课给我留下这样两点印象:

一、化简了华丽的外衣

教师带着一支粉笔一本书,抛弃“课件”这一件华丽的外衣从容地教学,学生也就一本书一支笔与老师相称着,就这种简单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认为现今提出简约化数学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课改以来,超越于传统的诸多新课程理念,如目标多元、尊重差异、重视过程、讲求合作、关注体验等,得到了老师们的积极响应,也给数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繁华背后,我们看到不少数学课特别是公开课追求内容上的大全、形式上的新异,却因教学时间有限,饱满、臃肿中显现出肤浅、低效,加之教学调控不力,缺乏深度,缺乏灵动,缺乏艺术,结果教者教得辛苦,学者学得疲惫。因此,努力让课堂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应该成为我们当下对课堂教学反思调整的积极举措。而赵老师的课从学生出发,以生为本,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化简了繁琐的过程

倡导数学课堂的简约化除了针砭现实之外,它也是数学教学本身的需要。从大处讲,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信息和数学知识迅速增长,数学教师和课程开发者均想通过课堂向学生尽可能多的传授知识和技能。然而,人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此长彼消,外延的拓展,必然会带来内涵的萎缩。学会放弃,精挑优选,为我所用,这是教育的必由选择。从小处看,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数学语言等本身就蕴涵着简约之美,“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简约化教学之路符合数学学科的本质。这些都需要教师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活动。

赵老师的课从举例、提问、列式再分类,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

     但我们说倡导的简约教学显然不是简单、简易的教学。其实,“简约”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倒是运用广泛,意蕴丰富。白石老人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栩栩如生、情趣盎然的虾戏图,谓之“简约艺术”;殿堂居室四壁淡雅,清水木器,偶见小巧玲珑的壁画点缀其间,朴素大方,美妙叫绝,谓之“简约装饰”;小龙女一身白衣素裹,端庄高洁,傲然独立,谓之“简约时尚”;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食清淡但精神丰满,深居简出但气度非凡,谓之“简约生活”;人生之旅蔑视功名,拒绝利禄,豁达开朗,自由沉稳,谓之“简约人生”;除此之外,“简约”还可以是一类风格,一种气质,一份内涵,一种境界……剥茧抽丝,提取精华,我们捕捉到了“简约”的核心内涵,那就是:“简约”并不是简单的压缩和简化,相反,它寓丰富于简单之中,是一种更深广的丰富。

简约教学追求的就是有效教学。以简约教学的理念观照时下的数学课堂,我们似乎应该警醒些什么。比如,当我们在课堂上用各种手段试图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时,我们有没有尽量排除生活经验中消极因素的干扰,及时进行数学化引领?当我们热衷于动手操作时,我们是否舍得砍去价值不高的操作环节,用想像、推理等数学的思考来替代?对人为规定的数学名次术语等我们选择的是过多的演绎还是直接告诉?在对某一知识点的教学进行适当拓展的同时,我们有没有恣意拔高将后续知识提前学习,拔苗助长?

创建简约的数学课堂我认为走的是“三步曲”:一、教学内容求“精”。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必须独特而深刻,能够扣住重点,有机整合,前后贯连,好中选优。二、教学环节求“简”。思路清晰,过程简洁,目标明确,转承自如。三、教学方法求“活”。要灵活应变,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有位哲人说,简单到极致,就是美丽。我认为教学的简约,就是要让学生用简约的方法学习‘简单化’了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