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完字词以后,教师和孩子们共同读了课文,并且让孩子们找一找:在课文描写的秋天中,你看到了什么?朗读过后,孩子们都找到了这些秋天的代表:稻穗儿、向日葵、野菊花、牛儿、羊儿、苹果、葡萄、玉米、高粱……
进入课文的学习。
第一段一开始只是简单地带感情朗读,并在此处质疑——为什么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为什么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王昊经过复习,已经提前把他的理解告诉了我,在后文中我们将看到他的精彩答案哦!)
接下来,“秋风”刮起来了,为我们去除了夏天的燥热。秋风在“打滚”、“奔跑”,这是怎样的秋风?孩子们纷纷给出了自己的想法:活泼可爱、调皮、淘气、顽皮……把秋风的“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真不错呀!
教师又让孩子闭上眼睛,用鼻子闻一闻——闻到了什么?“桂花的香味!”是的,就是这个!(其实,之前在校园里排路队回家的时候,教师就带孩子们走过学校的桂花树,让孩子感受过桂花的怡人香气了。)秋天的空气真是清香啊!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杨子鲲主动举手,说自己发现这里的描写是拟人手法的。表扬一下!爱动脑筋的小伙子哦!
接下来了3—5段中,结合孩子们已有的一些经验,教师和孩子们开心地在讨论,我们在秋天里都看见了什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好像还有点儿闹腾呢!)
说到向日葵的时候,孩子们和老师分享了各自看见的成熟的向日葵。成熟的向日葵不是原先的金黄色的,而是在花盘里布满了葵花籽(戴雨欣告诉我的),一颗一颗的,非常可爱!
在讨论到牛儿羊儿的时候,孩子们都把目光转向了班级中比较胖的孩子,因为文中的描述是“长了肥膘”。于是教师索性满足孩子们的要求,请了几个孩子上来,让大家读句子,让他们表演。一个很瘦的小伙子(张若岩)在表演的时候竟然做起了健美的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在说到玉米和高粱的时候,教师让孩子们表演“乐了”和“笑了”。“笑了”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但是“乐了”比较难表演出来,教师就让全班同学自己演一演“乐了”。就在这个时候,刘宗骏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其他同学突然都朝他看过去了,以为老师会批评他的出格,但是教师却没有这样做,而是表扬他——大家看看,刘宗骏就理解了“乐了”的涵义了,他不仅笑了,还笑出了声呢!他刚才是“哈哈”大笑的,玉米还会怎么“乐”呢?
话匣子顿时被打开了!
“它会呵呵地笑!”
“它还会嘻嘻嘻嘻地笑呢!”
“还有可能它会发出嘎嘎的声音,因为太高兴了!”
“……”
说到“酒歌”的时候,班级中举手的孩子只有一两个。一个孩子说,因为高粱是酿造酒的重要原料。张孜烨说,平时酿酒工人在工作的时候会唱一些歌曲,应该就是酒歌。
表演的快乐时光之后,教师让孩子们总结,这是一个怎样的秋天,孩子们用了自己内心的感受给了我各种各样的答案:快乐的、金黄色的、丰收的、收获的、美丽的……
在第6段的学习中,教师让孩子闭上眼睛想一想,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子的?
钱柯宏告诉我,秋天的田野是五颜六色的,而且是分成了一块一块的。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了有什么颜色,那些颜色分别代表了什么?
文中还说到了“发亮的汗珠”。一开始,一个孩子把“汗珠”误解为了“露珠”,说是清晨在田野的植物上的晶莹的露珠。在发亮的汗珠背后,你看到了什么?
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辛劳的汗水,但是心里是喜悦的。因为他们不仅收获了果实,更收获了希望。
此时,杨子鲲又举手了,因为他发现,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这小伙子真够细心的!表扬!)
针对最后一段中描写的“黄叶”,教师做了提问。咱们前面学了那么多秋天里的物品,作者为什么偏偏要选择“黄叶”呢?通过思考,孩子们得出了答案——因为黄叶是秋天最好的代表!
“ 黄叶 ” 是秋天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
整篇课文学完之后,教师又回过来让孩子思考:为什么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为什么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王昊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家。
更红更娇——因为秋天里有红色的花朵、红色的果实、红色的枫叶等等,在这些红色的映衬下,太阳就更红更娇了。(一个孩子特意提到这个“娇”字,说不是骄傲的骄,而是娇艳、娇嫩的娇,说明太阳不是火辣辣的了,而是比较柔和了。)
更甜更好——秋天,菊花开了,果实成熟了,空气里弥漫着花香和果香,十分诱人。
教师让全班孩子分别读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孩子们发现这两段都是以“走在秋天”开头的,这就是首尾呼应。徐淼迩还启发大家,第一段里的“走在秋天”表示的是秋天来到了,而最后一段里的“走在秋天”表示的是秋天即将结束了。思考得真棒!
今天回家的作业,除了抄词以外,还让孩子们在空白的地方画上自己脑海中的秋天,相信一定会比较美丽吧!好期待明天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