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699
post:490699

王蕊 音乐 教学反思一

  • 发布时间:2011-12-30 15:00
  • 作者:王蕊
  • 点击量:

欣赏课引导语的重要性

                                —— 一年级《可爱的家》反思

   《可爱的家》是一年级上第三单元的欣赏歌曲。这首《可爱的家》是英国著名歌剧指挥家和作曲家比肖普在歌剧《克拉里——米兰姑娘》中创作的主题曲。它取材于西西里民歌与前几课欣赏的曲目有所不同的是,这首歌曲没有《玩具兵进行曲》精彩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嘎嘎小鸭子》模仿小鸭子的乐趣。怎样在短短的十分钟里让学生安安静静的欣赏这首歌曲并能体会歌曲的情绪,是一个设计的难点。在反复听赏了歌曲之后,我觉得这首歌曲的旋律朴实无华,处处洋溢着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洋溢着浓浓的“情”。对于一年的孩子,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较弱,对于乐曲的速度、情绪、力度等缺乏足够的体验,更无法深入的理解作品的内容,无法体会到歌曲中的“情”。因此欣赏前的引导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用带着问题听,边想边听,边画边听的形式,是学生在“动”中听,这里的“动”包含动手也包含动脑。在三遍的重复聆听中,让学生都“有事可做”,让他们觉得每听一遍都能有新的发现。对于两种不同引导语出现的不同现象,我进行了对比和反思:

(片段1)                                                                           

一、初听歌曲。感受歌曲速度。

在学生进教室时用此歌曲作为伴奏音乐。

在轻柔的音乐中师生问候,方式也不同于平时欢快的问好方式,我故意拖慢了“同-学-们-好”的语速,学生们很快也用很慢的速度回应我“老-师-您-好”。

第一个问题歌曲速度,学生能立刻感受——慢的。引导之下,学生学会用音乐中的速度术语来形容这首歌曲——缓慢地,舒缓地。

二、复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我设计了简单的律动,配合歌曲,学生边听边做。

在柔和的动作中学生说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优美的,好听的,动听的。”

三、再听歌曲。闭上眼睛想象。

出示课题,简介作曲家。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这首优美的歌曲,听完之后告诉我,你的眼前和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学生举手不多,得到了这样几种回答:“我仿佛看见了可爱的家。”(这个是看着课题说的)。

在得到表扬之后,接下来发言的孩子大概意思也都差不多。

 

(片段2)

一、初听歌曲。感受歌曲速度。

(同上)

二、复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同上)

三、再听歌曲。闭上眼睛想象。

未出示课题,简介作曲家。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这首优美的歌曲,听完之后告诉我,你的眼前和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相信每个人脑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幅画,听完之后老师期待与你们一起分享你们的画卷!”

  这次得到了各种各样的回答,“我仿佛看到了一片绿色的草原”“我仿佛看到了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出去玩”“我仿佛看到了我的老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屋子,还在冒着炊烟”“我仿佛看到了广阔的蓝天和白云”“我仿佛看到了我和家人在公园里开心的游玩”……

  和着音乐,我被孩子们说的画面沉醉了,这时候我揭开了这首歌的曲名,《可爱的家》。告诉孩子们: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最可爱的地方,正如这首歌带给我们温暖,温馨,亲切的感觉。你们给老师展示的画卷实在是太美了。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但是每个人的家都独具特色,这里有你的家人,这是独一无二的,正如每个人听到一首音乐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也是独一无二的!

  从两个现象可以看出,不同的提问的方式或者不同的话语提示,就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效果。只是我刚刚开始教学获得的第一个深刻的感受。这也使得我领悟到语言艺术在音乐课当中是多么的重要。在教学中我经常出现不知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的时刻,我想在这方面我还必须要下功夫,多读书,多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音乐欣赏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主要形式之一。要让学生的情感能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我想也少不了教师优美的语言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