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品文中的语文味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反思
科普说明文有两种:一种是科学小品,另一种是一般科学说明文。科学小品属于文艺性说明文,在说明中兼用文艺性笔调讲述科学道理,介绍科学知识,是用小品文的形式来表现科学内容的文章。一般科学说明文是单纯客观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不大讲文艺性笔调。在小学阶段,考虑到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大多说明文为科学小品说明文,一般又分为说明事理和说明事物两大类。翻阅中高年级的小学语文课本,我们总能看到这类文体的踪影。我执教过的就有《埃及的金字塔》、《石头书》、《兵马俑》、《人类的老师》……今天,又执教了《大自然的文字》。
作为一篇科学小品文,本课围绕“大自然的文字”分别写了大自然中都有哪些文字、这些文字告诉我们什么及怎样才能读懂大自然的文字。其中,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描绘了从天空到大地所呈现给我们的一页页鲜活有趣的大自然文字。这里需要突出的是鲜活有趣。从奇妙的天书到不可思议的地书,作者把科普知识蕴于日常生活可见可感的现象,让学生读来感觉触手可及,举目可见。语言平白且富有儿童情趣,作者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如把星、云、鸟、石头等自然界的生物比作“大自然的文字”;把天空、大地比作一本有趣的大书;把“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的云山比作“铁匠铺里的铁砧”;把树林中的花岗石块披着青苔的样子说成“披着毛皮一般”等等,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既准确地介绍了自然界的现象,又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
科普性文章教学的重点应是弄清楚相关的科普知识。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只是透过课文掌握了几种大自然的语言还不够。因此,透过文字揣摩作者如何围绕课题去说清相关知识的应该也是本课教学不可忽略的一点。
一、理清脉络
根据以上理解,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弄清文中出现的几种大自然语言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完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去揣摩文章结构和写作顺序。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从每一种文字中我们都能读懂什么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怎么读呢?我们要动笔墨来读书。每一种文字课文都用了一个自然段来说明,请你读读这些自然段,用一句话简洁地概括你从这种文字中读懂的内容。再看看,课文除了具体写这些文字,其他自然段又写了什么,也用一句话概括下来。要求听明白了吗?
师:请同学交流一下。先讲一讲你从这些文字中读懂的内容,再讲课文其他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课文用了七个自然段来写,但其实有些意义相近的自然段我们可以把它们合并为一个大的段落,请你再来看每段话的内容,你觉得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个大段落。
师:其实文章的第2到第6小节可以合并为一个大的段落,讲的都是我们从大自然的文字中读到的内容,我们从每一个文字中读懂的内容就是整篇文章说明的要点。而开头先开门见山的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最后一小节又告诉我们怎样去阅读大自然的文字。这样课文就可以分成三部分,全文就是以总分总的结构去写的。
当然在中间的这个大段落中,我们还可以把第2、第3自然段归在一起,因为他们都讲的是天上的文字。第四,第五,第六自然段归在一起,讲的都是地上的文字。从天上到地上,课文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的。我们读到这类说明性的文章,就应该把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弄清楚,然后理清说明的顺序,文章的结构,你就更容易读懂课文。相信同学们都能掌握这样的读书方法。
二、学习写法
了解文章的结构后,就要学习它的写法。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说明性的文章除了让人读懂大概的内容还不够,还要让人读明白喜欢读,这就必须做到具体生动形象。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看课文是怎样把每一种文字介绍得具体生动形象的。我们先来读读课文的第六小节,大家认真读,用心想,它是怎样把花岗石这种文字说明得具体生动形象的。
师:就像披着毛皮一般,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花岗石上的青苔比做是披着毛皮一般,像毛皮那样厚实,足可以说明这块花岗石历史的悠久。
师: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么大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树林的呢?接下来作者又自己作了回答。这就叫设问,也叫自问自答。作者在问这一个个问题的时候,同时也就把我们的好奇心全部勾起来了,是呀,这多奇怪啊,确实有那么多的问题让人费解,读到后面才恍然大捂,哦,原来是这样啊,真有趣。自问自答增强了课文的趣味性。
师: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爬,多慢呀,但这个字不就是缓慢的历史演化过程的形象概括嘛!多妙的语言那!
师:整个段落就是通过比喻,拟人,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说明的。显得那样的具体生动形象,似乎这么有趣的自然演变现象就这样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文章中所提到的要点表现的方式是一样的吗?请你读读其他的几个自然段。跟刚才一样抓住文中的具体词语或句子,品一品,想一想,说一说。
三、练习写话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科普说明文教学中,老师们对于说明方法会讲得滴水不漏,面面俱到,而如何活用这些方法则很少涉及。这就好比一个游泳教练只讲游泳的知识而不让学泳者下水一样,学生是很难从中学到真正的说明本领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创设说明情境,让学生运用习得的说明方法练习说明事物。在学习了作者如何将文章写生动写具体之后,练习写一写是必不可少的,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白云,蚂蚁,蝌蚪,大雁,还有好多好多,都是大自然的文字。请你自己读读这首儿童诗,然后选择一种大自然的文字,可以是老师提供给你的,也可以是大家本来就了解的,然后像课文一样把这种文字具体生动形象地写下来。老师给你们五分钟时间。
师:同学们写好了吗?相信通过写,笔下原本不会说话的大自然现象在你们的笔下就会说话了。大自然的文字太多太多了,举也举不完,每一种文字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用心观察,善于问个为什么,去读懂大自然这本奇妙的百科全书。
科学小品文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了解说明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不仅具有科学性,还具有文学性,但愿在我们的课堂上,科普文能上出语文味,咱们语文老师不再让科学老师无路可走。
南师大附小 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