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045
post:491045

尹不凡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2-12-31 14:14
  • 作者:尹不凡
  • 点击量:

《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尹不凡

《小动物过冬》是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通过小燕子、青蛙、蜜蜂商量过冬的故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去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藏了很多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了不同的小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也体现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心。

本课内容非常浅显,动物过冬的方法都是通过小动物间对话交谈的方式交待的,学生只要通过读书就能获得这方面的知识。但课文篇幅相对较长,生字比较多,感觉这课的第一课时并不好上。这篇课文不像讲述一个道理故事类的童话,这类科普知识的小文章,很容易上成自然常识课,变成一个介绍动物过冬方式的自然常识课。语文课的重要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二年级学生识字写字依然是教学重点,语言积累多是以读好课文,在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的体验过程中升华情感,内化语言,培养语感的。所以,在设计教案时,就觉得难以割舍,既要让学生了解三个动物的不同过冬方式,又要把训练语言,学习文字作为重点,考虑再三,开始初定的教案还是觉得内容太多,塞不下,朗读指导不够多。经过反复斟酌修改教案,才得以完成任务。整个过程让我收获不少。

在这课教学中,有以下几点我的收获很大。

一、导入:激趣引入课文

《小动物过冬》这篇文章的篇幅较长,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整体感知而又不会觉得乏味呢?在教学伊始,我告诉学生,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三个朋友,我把三个小动物的图贴了出来,然后说,它们的个子小小的,我们叫它们小动物,三个小动物朋友要和我们一起来学习19课了。低年级的小朋友对小动物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借助贴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上课奠定了良好的师生交往氛围,自然过渡到课文中的主要角色,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踏上了学习旅程。有了兴趣,孩子自然的想走进文章读一读,在这基础上提出初读要求。

 

二、初读:整体感知,随文解决难读词句。

《小动物过冬》这篇文章的篇幅较长,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整体感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呢?在学生自由读后,我指名学生分小节读,并及时请听众“夸奖”或“提醒”,特别对难读的生字、词语,难读的短语和长句子,通过指名读,小组比赛读,师范读等形式多样的教学,为接下来精读重点段落作好铺垫。

三、粗读:在听读练习中领悟。

       第一、二段内容比较浅显为整个故事的展开交代了背景。教学不是本课的重点,通过朗读,知道事情发生的时间,读好“好朋友”、“常常”、“很快乐”,感受好朋友之间快乐,体验朋友之间相互关心的情感就可。在教学中,我利用文本资源,采用引读、请学生听老师范读的方法,让学生让孩子迅速进入课文情境,认真倾听,自行领悟文章表达的意思,比如把“好朋友”读得比较重,表现句子的重点字眼等,并且在自然的语境中根据不同的识字目标认读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学生会的就不讲,节约了不少时间。

 

 四、精读:设置情境,角色体验

凭借情境,可以强化学生已有的感知,充分利用情绪加深内心体验,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还能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丰富课文的内涵。所以,在教学重点段落37段,我让学生自己当当小燕子、青蛙、小蜜蜂学习相关内容。针对小燕子对话内容,我向学生(小燕子们)提了三个问题,答案分别是对话中的三句话,要求小燕子以文中的话来回答。指导读好词语“春暖花开”。教学青蛙部分的内容,同样是让学生变成青蛙,抓重点句子:“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让学生加上动作读,在读读做做中,有效地指导了朗读。小蜜蜂以同桌互读对话的形式,替换角色进行朗读。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小动物们的对话。根据小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强的特点,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让学生演一演,在内化语言的基础上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我们先小组里分工合作,协商分配角色,在小组里演一演,然后再到讲台上来表演。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又很好地读了课文,寓教于乐。

五、学字:形式多样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通过运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认识生字。在出示生字词时,又根据学生对生字的理解掌握程度不同,通过理解词义、找近义词、拆字理解、动作表演、形近字辨析等多种手段,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让孩子理解并记住字词。例如:学习“物”,在板书课题时,就让学生边看我写,边说说这个字的记忆方法;认识“商量”时,我指着图中的小动物,对学生说:大家看,它们每个人都张着嘴,在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小伙伴交换意见,这就叫——商量。  商量要用“口”的,所以“商”的中间有个“口”的,最后集体书空记忆,在指导写字时,我和学生们“商量”:“口”上面的“八”像什么?学生说,有点像胡子,这样进一步加强了对这个字的记忆;学习“暖和”时,知道“和”是多音字,引导学生指出“暖”是“日字旁”,有太阳就温暖,再出示一幅鲜花遍地的图,认识“春暖花开”,让学生记住“暖”,记住美好的景象;认识“钻”时,给学生看了“钻”的古体字,告诉学生,“钻”的意思是用金属的箭头,穿过墙,需要很大的力量,再让学生看了一段青蛙钻进洞里,准备冬眠的视频,非常生动形象,使学生明白“钻”的意思,知道“钻”是需要很大的力量的。在教学“吃的饱饱的”“好好睡上一大觉”时,我让学生来演一演,通过动作,来感受“饱饱”“好好”的意思。多种多样的学字形式,寓教于乐,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

 这节课还有一些问题,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时间的把控还不是很好;指导学生读书做得还不够到位,朗读训练的形式还不够多。在指导朗读时,有时问题的指向性不够明确,显得琐碎,又浪费了时间。

每次备课之前都会问自己:这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上完这堂课学生会学到什么?但每每都觉得这两个问题回答起来简单,实施起来真难。到底一堂扎实的语文课要怎么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值得继续我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