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027
post:489027

宋尚琴 教学反思两篇

  • 发布时间:2014-01-07 21:19
  • 作者:宋尚琴
  • 点击量:

开出一片新天地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宋尚琴

这篇课文是中国的古典神话,也是作为我们语文大组教研展示课的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中我根据实验班最新研究心得,调整了教学思路,采用课前研究,当堂研究和拓展研究三部曲的方式进行了教学流程的新探索。

学生课前的自主小研究,应定位在学生已有的学习发展区。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文本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课文的基础字词学习对于孩子们来说不存在什么大的问题。因此小研究中的先学内容之一“准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扫清在字词理解方面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学生近期的学习发展区,就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结果证明这个部分的学习绝大部分内容已经能够让他们自主交流学习完成了。对于课文主要内容信息的提取,在之前有了长期的训练,也让学生自主研究。在学完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安排二次先学内容:认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神奇的画面?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也是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的。课堂实践证明这也是非常可行的。

教师协同当堂小研究,应定位在学生最近的学习发展区。

《开天辟地》是一篇古代神话故事,通过故事情节的铺陈,展现出一个英雄的大神盘古形象。在课堂的学习中,老师采用让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给画面取名字的方式,带着学生将一篇神话读成一句话,读成一个词。在这个缩与放的过程中,让孩子对于神话故事的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课堂上还安排学生进行深入品析文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议:在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什么样的大神盘古?

赏:对于描写这个画面的语言,你有什么发现?读:用喜欢的方式展现理解,读好课文。)来进行充分的当堂研究,在团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与汇报,朗读与赏析,一步步走进盘古,走进文章的细微之处。不仅让学生对盘古的人物形象逐渐清晰,也对课文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仗的表达手法、夸张的想象有了深刻的体悟。

课后延续的小研究,应定位在学生可持续的学习发展区。

神话故事是我们古典文学中的一块瑰宝,通过学习一篇神话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和研究神话的兴趣是课堂延伸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我精心准备了其他国家的创世神话,涵盖玛雅文化、埃及文化、希腊文化,让学生自由发现,并且提出一个研究课题:在信息闭塞的远古,在地球的不同角落,却在差不多同时编出了神话,这些神话有什么异同,这是为什么呢? 让学生通过V日记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继续研究更广泛意义上的神话故事,引领学生走进古典文学的殿堂。

 

 

 

换只眼睛,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珍珠鸟》教学反思

宋尚琴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经典力作,在文章中,冯骥才为我们展示了珍珠鸟与人相互信赖的境界让人怦然心动,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多维度地写出了鸟儿逐步信赖人的过程,在教学按部就班进行之后,我觉得还不够透彻,让孩子试着换只眼睛,从珍珠鸟父母或者小珍珠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过程,结果看到了精彩的风景。

   首先,模拟情境。出示课文插图,师叙述道:有一天,鸟王国报纸登出了一则不可思议的新闻,并配有图片,珍珠鸟睡在一位作家的肩上。所有的鸟儿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有图有真相,大家将信将疑,于是就决定找几个记者一起去珍珠鸟的家里——绿蔓遮住的鸟笼旁进行采访。

其次,准备采访。如果你们就是珍珠鸟的一家,有记者来采访,鸟与记者会有怎样的对话呢?怎样才能解开鸟王国众多鸟儿心中的谜呢?请小组里交流,先做准备,分配好不同的角色,一人做记者,其余三人做珍珠鸟一家三口,上台展示对话。

再次,展示采访过程。孩子们从作者精心营造鸟巢和环境、抚摸、停下笔等细节感受到作者对鸟儿的呵护,这种信赖的境界水到渠成。

换一种角度,居然有了新的发现,在孩子喜欢的情境中,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又加深了一层,对信赖的理解又有了新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