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7》教学反思
许海雁
《识字7》是本学期上的一节预约课。说实话,在上课之前,其实心里的是没底的。这节课的设计是希望孩子自己去探索汉字的秘密,通过小组讨论之后,说出一些关于汉字的小发现等等。把两组汉字弄清楚之后,在最后对小诗进行一个整体的感知。
在分析两组字的环节中,孩子们在四人小组里面讨论得还是非常认真的。
在第一个小组上台汇报的时候,几个孩子把“亭”字分析得十分细致,那里的哪个笔画,表示的是亭子的顶,哪里的哪个笔画表示的是亭子的上面一层台子,哪里是指的支撑亭子的柱子……分析得头头是道,下面的小听众们也纷纷点头赞同。“鸟”字分析的时候也是比较顺利的,哪里是头、哪里是尾巴、哪里是眼睛,不仅说得准确,也说得很富有童趣,下面有的小朋友就拿自己的脸开始打比划了,很有意思。就是在讲“耳”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插曲——外面的框是耳朵的轮廓,那么里面的两个短横究竟是什么呢?针对这个,孩子们展开了有趣的讨论。有的说是耳洞,有的说是耳朵里面的突起,各种好玩的想法纷纷冒出来。经过讨论,相信对于“耳”这个字,孩子们应该是记住了,不会写错了。
第二个小组汇报的是“停”、“鸣”、“闻”三个字。几个孩子都说出了汉字的意思,“闻”字稍有难度,是配合了图片和其他同学的补充才勉强说出来的。
其实在课后,宋老师评课的时候告诉我,这几个字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象形字和会意字,如“停”字,其实就是一个形声字,左边表示意思,人停了下来,右边表示读音。后来我也在反思,是的,我当时的设想就是希望能够让几个生字分组,以便于我开展小组活动,其实,学习更多地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展开。
在分析小诗的环节中,基本上孩子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在“深”字和“但”字的理解方面稍有难度。上台汇报的小组成员,只有一个说出了“深”的正确意思(茂密),二对于“但”字的意思(只能),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悟出来。后来是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孩子们才慢慢了解了这两个字的意思。
在评课时,宋老师也说到,这两个字其实严格意义来说没有那确切的准确答案,只要是能够帮助孩子们正确理解小诗意思的,应该都可以。课堂上,孩子们说到了树林很深,很长,覆盖面很广,其实想要表达的就是树林茂密的意思,这样就可以了,再如,对于“但”,很多孩子解释为但是,放在句子里面是这样说的:树林很茂密,看不见小鸟在哪儿。但是能够听见小鸟鸣叫的声音。这样说,其实也是很通顺的。
实验班的老师,果然就是不同凡响。在课堂上,凡事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其他的一切事情,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是充满了智慧的火花的。这节课,我思考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