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人”字
-----谈谈新课改下的教师修养 尹不凡 2011.2
从国家教育部门到各中小学校,一直都十分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不管未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展到何种程度,加强师德建设永远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以生为本,实施差异教育;以身示范,利用情感育人,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这就要求教师于细微处把“人”字写好、写大。
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变化无穷的课堂和充满奇思妙想的小脑袋,对于学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不可理喻”,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应自视清高,总是摆出一副“高深摸测”、“凛然不可侵犯”的面孔,而应处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绝不能凌驾于学生的人格之上。学生与老师之间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小学生年龄小,思想单纯,在他们心目中老师就是“天”!这份纯真的感情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珍惜。我们不仅要学习新的教学观念,更新教育观念,还要从细微处体现“以人为本”,即把新的教育理念和教改思想真正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教学实践活动。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当学生有出色的表现时,我总是毫不吝啬地把微笑和赞扬送给他们,当学生有不足和过失,我也微笑着鼓励他们,哪怕是批评也争取做到“忠言不逆耳”。我想,作为教师,今天我们播种的是微笑与尊重,明天我们收获的就是高尚的人格。我们既要喜欢“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又要容得下“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因为,站在我们面前的总是一群天真无邪、烂漫如花的孩子。
二、以生为本,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而要着眼于学生未来。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认识到这点,我总是乐于对每一位孩子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从多个角度来评价他们,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他们的潜能。充分的肯定和欣赏学生,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为学生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促进其优势才能的展示与发展。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所以,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令多少人佩服不已的政治家。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这是新课程对我们师德素质的新要求。
三、以身示范,利用情感育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他们有着自身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我们知道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前些时候,是斯霞老师百年诞辰,我们又重读了斯霞老师的文章,追忆了斯霞老师教育教学的理论、实际,我们发现斯霞老师在许多教育教学细节上,无论是拿出自己的衣服给受冻的学生穿,无论是指出学生批判自己的大字报上的错别字,无论是在课堂上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在生活中处处关心学生……她都在关注学生的情感,同时以身示范,用情感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事实上,每一位学生不论其个性品质如何,无一例外地都渴望得到老师们的关注与肯定,都渴望照耀到鼓励、赞许的阳光,特别是后进生。如果每一个老师都不以自己的印象给班级成员定性,那么在我们施教过程中,就会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平等;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冷眼,多一些赞许,那么每一个孩子都将均衡地享受到温暖的阳光。
培养孩子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往往比知识、能力更为重要。我们应该把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十分重要的地位,有情有趣才是真正的教育。应当突破单纯的知识和智力的局限,使课堂热情洋溢,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应当从冷面要求变为真诚激励,从一味指责变为千方百计唤醒进取之心,让每一个孩子都去品尝成功的快乐。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以身示范,真正做到情感育人。
四、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教师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教师的的服务观务必是宽广的。过去虽然我们也服务于学生,但往往只关照成绩较好的学生,热心一些学生,冷淡一些学生。我们提倡的宽广的服务观涵盖两层意思:一是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共同前进。二是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方针也要求我们必须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是靠真理的力量,二是靠人格的力量。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如果对学生缺乏责任感,缺乏爱心,他就干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育不好学生。教师自身的知识再多、能力再强,可如果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人格做基础,就不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教师要卓有成效的展开工作,必须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真正以人(学生)为本,把这个“人”的撇捺写好,把“人”字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