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无痕 润物无声
——浅谈如何转化后进生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李 悦
正文摘要:教师对待学生不仅要严格,更要有爱心。后进生学困生是每位老师在教学生涯中必不可少要遇到的教学对象。我个人认为想要转变后进生使他们达到乐从之的境地是很重要的。在内心认同老师,爱戴老师的基础上,建立起自信心,加强同学间的相互合作是转变后进生的非常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 乐从之 公正 自信 合作
古人言:使人畏之,不若使人服之;使人服之,不若使人信之;使人信之,不若使人乐之。一旦达到“乐从之”的境地,他们劳动的一切特定就变成了他们施展才干,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那么如何转化后进生使他们达到“乐从之”的境地呢?
首先,教师应率先示范,正人必先正己,言教必须身教。作为教师,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德教双馨是必须的,应事事严于律己,处处身先士卒。在对待后进生的问题上,教师应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做到公正、公平。教师若因为学生的性别、成绩、行为表现等方面的差异而出现偏爱行为,会给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当后进生发现老师有所偏爱时,就会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这样师生之间就容易形成难以消除的心理障碍,教师在后进生心目中的威信和地位就会逐渐丧失,所以教师既要看到先进生身上有缺点,更重要的是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那么,怎样才能转化后进生,树立起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尝试做起:
一.平等无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因为种种因素的作用,后进生与其他学生在行为表现、学习成绩和习惯方面产生了差距。但同在一个教室里,面对同样的老师,他们内心深处也同样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理解和关爱。“手心手背都是肉”几十位学生同坐在教室里,教师就应当经常提醒自己,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公正对待。要本着一碗水端平的思想,针对他们提出的不同需求和各自不同的特点,耐心热心地对待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待每个学生都是公正的,从而消除学生对老师心理上的抵触情绪,使他们乐于接近你,进而达到“乐从之”的境地。
二.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
1. 寻找闪光点,树立自信心
因为在日常表现中和其他同学的差距及成绩的落后,后进生常常容易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甚至“破罐子破摔”,对前途严重缺乏信心。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此时,教师就应帮助后进生寻找闪光点,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和能量,树立自信心。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任何学生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不能因为他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而全盘否定他们。而应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后进生的闪光点一般表现在劳动、体育运动等方面,教师应善于捕捉、及时发现、肯定表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并没有忽视他们,在老师的眼中他们还是有长处的很棒的。
记得今年“六一”儿童节,学校布置下任务,要求每班准备一个节目在“六一”庆祝会上表演,各班都准备了精彩的歌舞表扬。接受任务后我着实想了很久:每次文艺演出,班队会等等活动,有机会上台的都是班里的好学生,越是好学生约有出头露面的机会,这时班里的后进生只有趴在桌上或靠在椅子上“欣赏”的份,此时此刻他们的心里一定有怨气,有不服气,甚至有怒气的。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出他们也想上台表演,只是自己也不清楚自己能干什么,因此显得很无奈。想到这儿,我决定策划一个别开生面的“六一”节目——才艺表扬。目的是让班里有特长的孩子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我事先在班里做了一次调查,了解班里有多少同学有特长,直接肯定自己有特长的同学中有大队委、中队长、还有小队干部。这时班里一位名叫张展的同学慢慢地起身又坐了下去,最后又犹豫地站了起来,并把手放在桌肚里,眼里充满了试探的眼神。张展同学是我班出了名的“刺儿头”任课老师无一不对他牢骚满腹。无论是学习成绩还ahi平时表现都让诸位老师伤透脑筋。他能站起来既让我有些吃惊,同时这也我所期望的。接下来我找到了张展的父亲,详细了解了张展学习国画的情况,并鼓励他父亲不要放弃这男的的机会,这有助于树立他的自信心。对于张展来说,也许他觉得得到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所以他准备的特别认真。“六一”演出那天,班里好几位同学登上了大舞台:有电子琴独奏,有书法表演,有国画表演,还有独唱表演。这里面就有张展同学的身影。表演结束后,他拿着自己当场创作的作品幸福地与其他表演的同学一同合影,留下了让他骄傲和难忘的一瞬间。事后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张展同学的内心体验,他说:“‘天生我才必有用’。谢谢老师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我知道他克服了自卑心理,重建了自信心。
2. 寻找闪光点,建立信任感
后进生常常因为行为不端,收到老师的斥责,同学的嘲讽,从而容易产生抗拒情绪和怀疑畏惧心理。对老师和同学善意的批评也不能接受,甚至加以抵制。对不是针对自己的批评也往往会因为“过敏”二产生疑惧,长期以往便会对老师同学产生一种天然的抵触情绪。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自恶意,就不应该惩罚 。”对于一些常犯错误的学生来说,一旦他们受到斥责、歧视,就会产生自卑感,从而产生抗拒,逆反心理,造成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对抗。这对转化工作是很不利的。因此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将尊重和信任作为促进转化的重要桥梁,认真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充分信任与尊重他们,使他们“惊奇”和“震动”。感到自己的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存在。
三.提高竞争 鼓励合作
合作和竞争是两种最基本、常见的人际关系形式。马克思曾经指出:“在共同劳动过程中,且不说由于许多力量合为一个总的力量而产生的新的力量。在大多数生产劳动中,单是社会性的接触,就会引起竞争特有的精神振奋,从而提高每个人的个人工作效率。”
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我发现大多数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学习成绩差事一个重要的原因。成绩低下使得后进生产生自卑感,与别的同学之间产生距离感。久而久之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成绩上,甚至在行为表现,思想品德等各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差距。所以,我认为转化后进生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尽量缩短先进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差距,创造条件让他们共同参与各项活动,提倡竞争、整体合作。竞争是现在社会的必然产物,没有竞争就没有向前发展的动力。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圆满完成各项活动的前提条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是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手段。
1. 开辟“竞争——合作”途径
一个号的教师应重视开发学生的潜能和个性,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和特长,用小组优化组合的形式让学生成立各种小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对缩小先进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差距很有效果。在本学期的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中,我有意识地让有相同特长的同学合为一组,在这组特长同学中有优秀生也有后进生,在同一小组里他们的特长不分高低,后进生没有自卑感,好同学能做的事他们也能做,在活动中后进生不断培养了竞争合作意识,也建立起了自信心。
2. 增强“竞争——合作”力度
小组组合中,我注重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比例搭配,让他们处于同一空间进行融洽、平等的相处。这一举措的好处在于:优秀生为保持其优秀地位而不断克服缺点进一步完善自己,后进生为了缩短距离竭力寻找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并有意仿效优秀生。这样知己知彼,扬长避短,使得“小组优化组合”的优化特点落到实处。
为了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我班开展了“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一个好学生带动一个后进生,尽力帮助解决其学习上的一切困难。活动评比的标准时两个人的总分相加,分数高者当属第一。这样一来,一个好学生和一个后进生两个人就成了一个整体,不可分你我,否则难以赢得活动的胜利。两个个体之间充分发挥合作精神,好生为了帮助后进生尽心尽职毫无怨言,后进生为了不拖好学生后腿努力进取刻苦学习,同时各小组之间又展开激烈地竞争,在这个活动中,优秀生和后进生都处于积极、上进的状态,每个人都以多重身份参与活动,形成优秀生更优,后进生赶优的局面。
转化后进生工作是一项长期反复较为艰巨的任务。对待后进生教室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要让他们感到自己在班集体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要在学习生活上多关心他们,给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冰心曾经说过:“淘气的女孩是巧的,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教师应寻找机会多鼓励表扬后进生,找到那把打开后进生自我封闭之门的钥匙,让他们担任一定班级角色,让其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使其愉快充分地融入到集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