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045
post:490045

任智 论文

  • 发布时间:2011-02-21 08:35
  • 作者:任智
  • 点击量:

构建利用球类运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课堂练习

策略及案例分析

摘要

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滑,体能素质下降,肥胖率上升,近视率居高不下,面对青少年体质下滑的严峻形势,发展体能素质则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育与健康的重要内容,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现今的体育课堂教学应具有独特方法与手段才能更好的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理念了,经过实践研究,我发现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构建出适合高年级学生体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1、引入新知——设计新兴球类单元练习;2、攻破难点——设计主题性练习3、引伸拓宽——设计创造性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而且促进了学生运用所积累的生活知识去创新,这样的课程体系将成为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关键字:学生体能发展   课堂练习策略   球类运动

前言:

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滑,体能素质下降,肥胖率上升,近视率居高不下,面对青少年体质下滑的严峻形势,专家们发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呼吁。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面对令人痛心的现实,除了改善青少年的饮食结构和锻炼环境外,很有必要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措施,让青少年自觉自发地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锻炼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球类活动:是小学体育课教学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小篮球、小足球、小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项目

学生体能发展: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学生体能发展是根据各种运动技能对人体所具备的相应体能要求,进行针对性地体能练习,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各种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本文不仅从理论层面研究通过球类活动发展学生体能的课堂练习,而且在实践层面进行行动研究,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生活经验筛选提炼最合理有效科学的形式手段,并提供与其它运动项目结合发展学生体能的实践操作方法。

一、研究的必要性:

发展体能素质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体能水平是球类运动,尤其是身体直接对抗的球类运动达到高水平的基础。没有高度发展的体能水平,不可能在激烈的比赛中发挥高超的运动技术和有效的技战术配合。瞬间的进攻得分机会是靠速度和全力拼抢获得的,一个跑不快、跳不高,动作反应迟缓,一撞就倒的运动员,不可能在比赛中正确地运用技术和发挥个人的作用。所以,由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运动素质构成的体能水平,是球类运动的技术基础和战术基础。

1、通过对球类活动发展学生体能的研究,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起到直接而有效的锻炼作用。

2、对当前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就怎样正确处理好运动技能发展与发展学生体能的关系,提供可借鉴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指引。

3、对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材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实践操作案例,丰富和补充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材体系。

二、课堂教学策略及案例分析:

(一)引入新知——设计新兴球类单元练习

单元教学是指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习内容进行系统学习或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它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熟练程度以及目标达成度都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信息反馈比较及时,更便于今后教学计划的调整与实施。

在整理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中,我发现小学阶段学习的球类项目及其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现有的运动需求,在调查中我发现一些新兴体育球类项目深受学生喜欢。在学生活动中,我受到启发,整理出具有特色的球类练习单元,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案例1  

软式网球单元计划

学习阶段:水平三(六年级)

领域目标:

1、在活动中能主动观察和评价同伴的运动动作。

2、初步掌握软式网球运动基础知识,并积极学习和应用该运动技能。

3、通过跑、跳综合能力,促进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的技能,活动中学会避让各种潜在危险。

4、在练习中能学会勇敢的克服困难,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任务。

5、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体验合作的乐趣。

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与要求

教学延伸

1

能主动参与软式网球运动的学习;通过练习提高协调性、灵活性。

内容:网球小游戏

要求:积极的参与软式网球练习,体验学习的乐趣。

重点:熟悉球性。

   提出问题:你是从什么地方认识网球运动的?本学期你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请学生带问题回家思考。

2

初步学习掌握网球接、发球的动作,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内容:左脑右脑。

要求:在学练过程中学会左右手的挥拍动作。

重点:初步掌握技术动作。

 查找资料:网球击球要领。

3

主动参与本课的动作学习。在练习中提高接、发球能力。

内容:壁球小游戏。

要求:在初步熟悉球性的基础上,提高两人配合能力。

重点:体会快速有力的挥臂动作。

鼓励学生将本课学习的心得告诉家人或朋友。

4

积极参与比赛,乐意展示所学的动作。在比赛中合理的运用所学的技术动作。

内容:小型比赛。

要求:通过尝试两人的对抗性比赛,提高击球的准确性。

重点:积极展示勇于挑战。

引导学生和家人一同复习学习过的知识,并交流心得。

案例2

跳跳球单元计划

学习阶段:水平三(五年级)

领域目标:

1、在活动中能主动观察和评价同伴的运动动作。

2、初步掌握跳跳球动基础知识,并积极学习和应用该运动技能。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空间感、控制能力等。

4、在练习中能学会勇敢的克服困难,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任务。

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与要求

教学建议

1

能有效控制身体平衡,(前、后、左、右的移动)游戏中反应迅速。

内容:看谁反应快

1、教师提示学生之间要有足够的移动距离。

2、根据学生的能力,可在同伴帮助下完成游戏。

2

运用合作跳跃的方法,发展弹跳能力,努力克服困难,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内容:开火车

1、组织各组试做练习,提示节奏一致,呼喊一致口令。

2、各组游戏参加的人数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可以两人一组进行,人数越多,难度越大。

3

能依次跳过若干个跳跳球,提高跳跃能力,发展腿部力量,共同体验参与跳跃活动的乐趣。

内容:跳荷叶

1、启发学生练习双脚直接跳上跳球的方法,并迅速控制身体平衡。

2、可视具体情况安排游戏球的数量与球与球之间的距离。

4

带领学生掌握将跳跳球夹球跳起的动作,提高下肢和腹部的力量。

内容:夹球抛远

1、发令者须待每一位游戏者起跳稳定后再发信号。

 2、游戏中可安排同学伙伴保护帮助。

新课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对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提出具体的要求,但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要的内容与方法只提出了一个大体的范围。引入新知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根据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特点和优势,充分挖掘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并从中筛选出受学生欢迎的、有效的和切实可行的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去实现课程的目标,做到目标一致,殊途同归。引入新知,设计出的新兴球类练习单元,不仅挖掘出器材的锻炼价值,即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平衡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等多项能力,使器材最大效率为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服务;而且还完善教材的系统性。学生在六年级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更加系统的学习、掌握多项运动技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攻破难点——设计主题性球类练习

主题练习是指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在各级水平学习阶段的领域目标、水平目标进行创设的教学主题,把教学内容、教学难点进行分析、寻找课程目标之间的关联性,通过以游戏为主,达成预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它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和诣发展。运用主题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案例3

主题:我是耐力小健将。

小学阶段发展耐力素质的教学内容局限于耐久跑,调查中学生最反感耐久跑,并把它比喻为:魔鬼训练营。可是耐力素质又是不可以忽视的体能素质之一,怎样才能变“魔鬼”为“快乐”了?在研究中我发现,篮球是一项以速度,力量,耐力等综合素质为一体的运动项目,用篮球教学能解决中长跑课枯燥无味,单调的教学问题,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对学生中长跑耐力的提高有明显效果。通过实践教学介绍用篮球来提高身体耐力的几招。

第一招:送球回家。具体方法:学生从篮球场底线运球,跑至对面篮架(可以用呼啦圈做活动篮筐)三步上篮,如不进,补篮,后继续运球上另一个篮架,来回若干次,有时间限制,这种篮球练习一般是每组8个来回以上,组数2-3组,间隔时间2-4分钟,如果中途失误,捡回继续进行。此方法对有篮球基础的学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主要精力集中在中长跑的耐力练习上,也要考虑三步上篮的技术动作,使课的教学效果一举两得,女生上篮时,篮球碰到篮板的任何一个部位,其它要求一样,但在过程中适当增加练习的速度和运动密度。

第二招:接二连三。具体方法:在篮球场两边罚球区各站一人,学生从篮球场底线传球给站在罚球区的人,罚球区的人再传球给跑向中线的学生,接球后运球过中线,传给对面另外站在罚球区的人,接着球第四次传给跑至罚球区外的学生,跳投,只投一次,进与没进都自抢篮球继续按原来的方法进行,一般每组跳投进2-3个以上,2-3组,间隔时间也是2-4分钟,精力集中在中长跑的耐力练习上,不要过多考虑篮球的投篮技术动作,女生规则定在篮球碰到篮圈(或者采用呼啦圈做活动篮筐),方法同上,这个方法除训练耐力外,对学生的腿部力量,上肢,协调性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意志力和拼搏精神得到提高。

第三招:风火轮。具体方法:三人一组,其中两人对面而立,距离25—30米,一人把篮球抛掷对面,于此同时另外一位学生沿相同方向追逐,在两人距离范围之内身体任何部位超过篮球,练习结束,三人互换。抛掷过来的篮球如果没追上,对面的同学接住,相反,再进行反方向追逐,只到追逐人超过滚动中的篮球为止,抛掷一般由站立的学生控制力量大小,但还是靠教师制定的规则进行教学,如来回不能超过2-3次,抛出的球底于腰部,双手体前弯腰抛球等,此方法对学生中长跑课的速度耐力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案例4

主题:争当最优小组

球类运动中十分注重团队合作,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团队意识培养也尤为重要。通过实践教学介绍用足球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几招:

第一招:留守阵地。具体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六组,每人持一个足球。将场地划分为六片,每组只能在一个区域活动。听到教师哨音后,在场地中自由带球(没有任何限制,但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出界,适用于初学者)。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取积分制,先赠送每人十分,出界一次就要扣一分,最后比谁的分数多,扣分项目难度逐渐增加(从不出届到不能碰撞到别人的球,如果碰到了则双方都要扣分)。练习熟练后,再次增加一个加分项目,则是在能控制好自己球的同时可以去将别人的球踢走,如能成功踢走别人的球并能控制好自己的球的得一分。在规定时间里看看哪组同学控制时间最长。

第二招:移动障碍。具体方法:将学生分成6-8人一组,面对面站立,一边3-4人,使用一个球,一边带球至对面将球交给后,才可出发。直至所有人全部完成,哪组完成得快哪组获胜。待游戏熟悉后,逐渐增加难度,中间可以摆放个标志物,遇到标志物绕标志物一圈;或者中间摆放3—4个标志物,遇到标志物绕“s”。通过练习可以提高小组提高奔跑能力和带球能力。

第三招:运输队。具体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六组,成一路纵队站立。一人带球出发至前方10-15m标志物处带球返回,将球交给下一位同学。所有人完成后,哪组先完成哪组获胜。待熟悉后增加难度两人手拉手其中一人带球往返运球,三人手拉手中间一人带球往返。通过练习提高合作带球快速跑能力。

第四招:滚雪球。具体方法:将学生分成4—6人一组面对面站立 之间间隔10—15m (如图站立1,2,3---------------- 4,5,6  )。1 传给 4 ,4传给2, 2传给5,5传给3,3传给6。以此顺序轮转,传完球的同学站到队尾,或者传完球后快速跑到对面,站到对面队伍的队尾。在规定时间内,哪组完成的传球次数多则获胜。在规定的传球次数,哪组完成得快哪组获胜。通过练习提高传球能力及连续奔跑能力,

主题性练习方法多种多样,例举以上两个案例,是针对不同侧面设计的主题性练习内容,在设计时一般可分以下几个步骤:

1、确立主题:以该节课的学习领域目标和学习水平目标为依据,以选择学习内容为载体。

2、确定教学组织形式:根据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所选主题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

3、创设各部分教学情境:以学习领域目标、学习水平目标和选择的学习内容为依据,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文体情景和分段情节。

4、规划场地和教具:根据创设的情景,合理选择教具、器材布置场景。

5、预计课堂效应:在每个环节中应预计所要达到的课堂效应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

(三)引伸拓宽——设计创造性球类练习

创造性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水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的方法。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引伸拓宽环节是一个举一反三的过程,是一个创造自己喜爱的球类游戏的过程。因此,设计创造性练习中,我要求学生创编或改编一个球类体育游戏,球类项目不限。目的是充实教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案例5

游戏一:“过山洞”——改编自游戏“顶上胯下传球”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为分数相等的四组,成四路纵队站立(两脚分开)。每组1号同学和10号同学分别离队伍1米外站立。游戏开始后,1号队员用脚内侧传球的方法,迅速将球踢过“山洞”,由10号队员接住球,并迅速返回到1号处(其余同学向后退一位)。10号队员继续将球踢过“山洞”,9号队员接球后迅速返回。游戏依次类推,直至循环一轮结束。游戏以第一个完成任务的组为胜利组。

场地、器材:足球  场地不限

设计者:芮泽

游戏二:“三个字手球”——改编自游戏“三个字”。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几队,并分成进攻方和防守方。进攻方手持一球,利用灵活的方法躲闪防守方,将球运到篮下并想方法投篮。防守方利用身体触摸的方式阻止进攻方的进攻。在进攻的过程中进攻方可以利用“三个字”让自己处于安全状态。在规定时间里看看哪组得分最多。

场地、器材:篮球  篮球场

设计者:沈天宇

在具体操作中我比较侧重于下几点:

1、根据学生实际基础,确定目标进行激发和挖掘。

2、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

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及时给予鼓励。

江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成长靠教育”。 现代体育教学是“知识流、情感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艺术流程,只有利用学生之间的所见所闻及相互传递的信息,才能促进学生运用所积累的生活知识去创新,才能对学生的创造意识取得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以上的方法均是试验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设出的行之有效的课堂练习方法。当然,教法绝不仅限于以上这些方面,随着新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涌现更多和更新的、有助于吸引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  

[2]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6.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4.
  [3]  钟启泉,崔允郭,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03.
  [4]  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143.
  [5]  季浏.体育与健康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