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725
post:489725

体育教学实施的有效途径初探

  • 发布时间:2013-02-20 09:50
  • 作者:王寿波
  • 点击量:

 体育教学实施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创新性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创新教育来完成,因此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性”学习、“项目”学习和“学导式”教学,从思维创新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对学习者进行培养,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运用智力、知识、技能去追求最新知识,开拓最新领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

“研究性”学习是以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习。这种学习需要教师正确和有效的指导学习者。这种方法不是单纯的传递知识和信息的方法,而是为了对学习者积极探究知识进行有效帮助,进而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让学习者不仅能够从多种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而且还能透过事物的表面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教育教学的理念不仅着眼于现在,更应着眼于未来,教育教学行为不仅是“教”,而且主要是“设计”。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设定主题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要围绕学生自我发现——选择——探究——解决问题来设计,完全成为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起点拨、指导、领路的作用,使学习者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为学习者发挥个性特长和创造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2)、“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又称行为引导学习法,是以创造个性为价值取向,把学习的问题分散到项目的各个阶段和其他的环节中,让学生在项目负责人的组织下,至始至终参与一个和几个项目,通过辨明有兴趣的问题、提出假说以及最后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结论,帮助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

“项目”学习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它是综合应用所有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它与“研究性”学习有共性,但也有差异,虽然两者都强调了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体验,但“项目”学习在强调学习过程的同时,更强调了学生通过感知体验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调查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对发现或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学学生的综合能力。

“项目”学习是以强调学习者的个体体验围着眼点。它注重个体在实践中的体验,在体验中有所思、有所悟,注重个体在实践中的探索,让学习过程变成探求创造的实践过程,不被教师所左右,不拘泥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得学习者有着广泛的兴趣、丰富的想象力、用于化难为易的能力,且最终学有所获、学有所创。这种学习不一定通过课堂学习来完成,可以依托小组学习,但前提是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在统一主题下,采取不同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思考,最终达到曲径通幽、结论相同的目的。这种学习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表达自己的知识、能力、好奇和经验的场所,而且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

3、“学导式”学习

“学导式” 是指教师在注意学生的整体水平又顾及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根据学习者的基础和能力开展自学导学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注重的是学习者成长的个性差异,引导学习者主动地区索取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

“学导式”学习是“以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它强调的是知识的传递,而不是知识的灌输;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一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活动既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又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独立识别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最终用自己的能力去获得新的知识。

“学导式”学习是以强调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为着眼点。在学习方法上,不再把传播或“灌输”知识及其效果视为重中之重,而是强调知识规律的研究,注重知识的点拔,让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科学的研究,学会融会贯通、触类旁通,让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追求知识,从而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得新的知识、新的规律和新的学说。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说过的:“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才有可能高效地“学习”,最终学会学习。

上一篇:期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