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293
post:492293

汪清 读后感

  • 发布时间:2013-02-22 14:00
  • 作者:汪清
  • 点击量:

读《说李白》后感

李白的狂放,豪迈,都缘于他浪漫主义的情怀,天马行空,脍炙人口的诗在中国家喻户晓,而对“仕途”失败,一定意义上说更成就了他诗歌上的成就,这位伟大的诗人,总给人很“潇洒”感觉,假期通过阅读《说李白》,从生活、朋友圈、矛盾的仕途梦等,立体的展现了一个李白。说不一样,也一样,觉得他很真,这样的真来自于他的诗或者他的词句,和他的言行性格一致。更想给予“矛盾的真实”更为贴切吧。通过此书,可以这样理性的去看待着位中国最浪漫的诗人!

本书从李先生的生活、家庭、婚姻、朋友、嗜好等多个角度来描写,笔者意在用朴素的言语尽可能还原以为真是的而真的伟大的“诗”“人”。

为什么要将“诗”、“人”分开,个人觉得他留给我们的光环足以用巨大来形容,他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是卓越的。是名副其实的“仙人”。他的激情与想象,尽如他诗歌中描写的那般精彩,时而恢宏,时而迷幻。先是“诗”仙,再为“人”实。在这里我没敢用“人杰”来形容,人杰嘛,过于完美了。而李先生的确真实的够矛盾,够有爱,够义气、够豪气,够荒谬。呵呵。还是很有魅力的。

自觉李白情商颇高、情思丰富,对家人有爱。但这样的爱与挂念却锁不住他“天然”的性情。夫妻间争吵,常理之间。平静后,作为“大男子”主义的他能够换位思考,自我检讨,理解对方,还附了首诗。但还是如他自己说的那样“莫嫁如夫君”的好。他属于“自然”。

李白为了实现政治抱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仰慕屈原,自是先游楚地。一入楚地,自是“山随平野阔,江入大江流”,视野开阔。心情开朗。荆门风光虽是新鲜,但俯视故乡而来的江水,还是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广交天下名士,一年就散尽黄金三十万。他对遇到的潦倒失意的读书人,全部尽力接济;同朋友的交往上,重情谊。他和蜀中友人胡指南同游楚地,指南不幸死于洞庭湖畔,李白身穿丧服,痛哭流涕,如失亲骨肉兄弟。猛虎前来,他监守尸体不惧。他将指南暂葬于湖侧,才到金陵游历;数年之后,重寻指南骨殖,李白边哭边挖掘尸骨,包裹妥当,亲自背负,靠借贷将指南礼重葬。说到豪气,李白有幻想,有勇气,有气场,有自信。年轻时有一种年少轻狂的开放与奋进!其实他一直“自诩”雄才大略,只不过没机会得到施展,“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叱咤经百战,匈奴尽遁逃”,“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白先生有大侠豪壮之情“飞流直下三千尺”“冲崖转石万壑雷”的力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精神,无拘无束,舒卷自如,才情豪迈,无迹可求。

 

上一篇:夏菁的读后感
下一篇:全敏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