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心得
当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一书是公认权威的教育代表作,书中主要阐述了他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布鲁纳是西方“学科结构改革“的先行者之一。在《教育过程》一书中,布鲁纳集中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结合语文教学,与我有了一些新的启示:
第一,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在课程设计思想上,布鲁纳提出结构主义的课程论。它强调要学生学习各学科的“基本结构“,指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之间的那种具有内在联系并起普遍作用的知识体系。 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科的基本结构进行教学,这是关键,而不是掌握零碎的经验或知识的结论。为什么要强调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呢?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有利于识记,特别有利于意义识记;能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可以沟通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
对语文学科来说,虽然偏重于感性,重思想感情的表达,但也有其内在的基本规律。语文就是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文字的游戏。文字的排列组合好似密码,看你是否掌握破解的密钥。例如:学习《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歌表达诗人追寻心中爱慕之人,为何要写“蒹葭,白露”呢?这就是表达上的艺术,写作上的表现手法,对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内心的情感,比兴手法的运用。掌握了这个语文学习的“密钥”,是不是就能破解更多的密码呢?
第二,早期教学。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采用在智育上正确的方式,有效的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关键是形成“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式” 他想着重说明,学习学科可以提早,提倡早期教学。把两种结构——学科知识结构和儿童的认识结构相结合,就可以做到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相应的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人。如果第一点谈的是“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布鲁纳谈的就是“什么时候教”和“怎么教”的问题了。学科中的基本规律可以适当提早教,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便于学生在学习新的语言材料时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古文的学习,以往是放到初中才学习接触的,可是现在我们在不同的年级都有不同程度的学习。低年段主要是积累背诵,感性认识;中年段就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理解古文的方法;高年段就要能领会篇章结构特点,体会思想感情了。
第三,提倡发现学习法。在教学方法思想上,布鲁纳强调直觉思维(即直接了解认知)的重要性,认为它是学术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
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去发现事物。所谓“发现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规律,去获取知识,成为一个“发现者”。最有表征性的一句话,就是布鲁纳所说的:“学习中的发现确实影响着学生,使之成为一个‘构造主义者 ’”。例如在《曹冲称象》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三、深入学文:了解曹冲称象的整个过程
1.四人小组交流
师:我们再来看看才七岁的曹冲又是怎样称象的呢?一人说三人听,有不同意见可以商量和补充。(时间4分钟左右)板书:曹冲
2.全班交流
生1:曹冲是这样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回答如下图略)。请大家跟我交流。
师:生 1回答得正确吗?他是用抓关键字的方法,回答简洁。
生2:我有补充我是这样写的……(回答如下图略)。我认为还要加上“把大象赶下船”,不然就没有办法往船上装石头了。
生3:我画了图,我是这样写的……(回答如下图略)。请大家跟我交流。
生:我对“生3”(的回答)有一个疑问,她画的第②幅图中,曹冲是站在装大象的船上划线的,这样的话大象的重量就不准了,就多了一个人也就是曹冲的重量。我认为曹冲应该站在岸上划线。
生:我有补充,我认为也可以让曹冲站在另一艘船上划,这样就不会影响大象的重量了。
生:我觉得“生3”这样也可以,只要最后再减去曹冲的重量不就行了吗?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明白了曹冲称象的整个过程,甚至连一些细节的处理也能考虑周到,真是不简单。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他发现的过程,学生学习过程甚于重于他的学习结果,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加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经过这个过程,学生建构出了自己的学习步骤,经验体系,对于解决下一个新的学习材料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