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爱的课堂”可以这样展开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我们二年级啦》有感
张明娟
为了完成硕士毕业论文,而自己又实在没有精力和毅力记下每天的教育教学生活,就在这一筹莫展的时候,我无意中看到了姚萍放在桌上的《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一年级》(下面简称《心平气和》)。一下子,我豁然开朗了,迅速在当当网上订购了她6本一套的班级日志,在阅读中寻求自己的论文素材。
学期结束时,刘淑洁问我借了《心平气和》,我还真舍不得,毕竟我未看完。之后寒假期间我选择了阅读《薛瑞萍班级日志:我们二年级啦》这本(下面简称《二年级》)。
在确定自己毕业论文研究主题就围绕低年级的班主任生活展开外,我更有了很多的收获,尤其是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的课堂教学有了想尝试的想法。
接手实验班一个学期,说实话除了开头时教学关注到小组合作的各项尝试外,后面的教学中小组合作仅放在了生字教学中,而课文教学实在不敢尝试,受打击大了。
可看过了《二年级》这本书后,看到了很多薛瑞萍老师记录下来的教学实录,我不禁感叹,这就是爱的课堂呀。薛老师也许没有学习过生本的理念,但是她的课堂很开放,做法也很简单,按照她的说法,是两个学生给她的灵感,而教学内容正好是我头疼的课文教学。
上个学期,在课文教学时,我受到了无数次的打击,要不我问的问题无人回答,要不然回答的答非所问,我引导了半天也很难得到我想要的答案,我把问题归结为是不是我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孩子要求太高了。所以我基本上后来也就不讲课文的,毕竟内容很浅显,学生一读就知道,重点自然又回归到生字教学上,而记忆方法的交流正好可以进行小组合作。
薛老师的教学让我知道了原来讲课文也可以这么简单,这么省力。我们总是说低年级的课堂老师总喜欢串讲,这样可不好,牵着学生走,学生缺乏了主动性。可低年级的老师却强调孩子很多不懂,你根本无法像高年级一样,放一个大问题让孩子去充分讨论,孩子小,讨论不出什么的。大问题不实际,必须变成较多的小问题去引导孩子。作为多次在低年级教学的我也很赞同这样的想法。
而书中薛老师的做法却让我开始怀疑了自己,低年级的孩子真的不可以吗?
在教学《秋游》这篇课文时,薛老师整堂课就围绕提问展开。她的问题只有一个“提问。看看谁第一个问,看看谁问得精彩!”
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她仅围绕“读了《一株紫丁香》,你们知道了什么?”展开教学。
教学《小鹰学飞》时,她带着孩子通过回答“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来理解品读课文
……
这一段段的教学实录都展现了一个个开放而灵动的课堂,很多原本需要老师用一个个小问题串联起来的预设教学,变成了一个个开放性的讨论,生成很多,学生的精彩自然也很多。而教学目标更在一次次精彩中达成,轻松而且高效。正如薛老师文中所说“在这里,儿童创造性阅读能力得到充分展现。作为教师,喜不自禁的重要原因还在于:第一,生了我的很多心力;第二,会自然发出教师预想不到的思维之火花。”
看完后,我不禁有了一丝冲动,想在新学期的课文教学时,我也围绕“提问”、“我知道……”或“我想到……”、“我发现……”展开,却看看是不是真的效果如此之好。
当然薛老师也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反思,这些都给了我极大的启示:
“教师当然希望提问超越‘解词’的初级阶段,但教师知道,这不是着急的事情,相信求新求变是生命的本质——教师耐心地等着!”
“教师说——当孩子中间出现倾听期待的时候,教师就该完整地说——而不是东一句、西一句地,一味让孩子在那里拼拼凑凑。那样做,只会让课堂陷入单调、机械、松弛和破碎。”
“渐渐,举手的人越来越少。当他们没得可说的时候——教师也不需要说了。当然,如果需要——该说的,我还是要说。”
薛老师的独特还在于她的理解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在上《狐狸和乌鸦》的时候,她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三次对话,在每次狐狸说话后,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那只乌鸦,你会如何?”抓住那些零星不同的想法,让孩子们感受到不管是哪一次丢掉肉的乌鸦都是值得大家喜欢的。
“所以呀,如果第一次把肉弄丢了,说明这只乌鸦——”
“很善良,很懂礼貌。”
“如果第二次把肉弄丢了,说明这只乌鸦——”
“心太软,太爱自己的孩子了。”
“现在,她第三次把肉弄丢了——”
“说明她很可怜,很爱自己,很想听见表扬的话。
“如果她一直不松口呢?”
“说明她很聪明!”
“有四只乌鸦在这里,你们喜欢哪一只?”
“都喜欢!”
确实经过之前的教学,我想没有哪一只是不值得大家喜爱的乌鸦吧。
羡慕薛瑞萍老师的坚持,她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了这么多精彩的片段,而她的班级日志中还有许多书籍的推荐,真的让我欣喜不已,太好了,一本书,让我教学、课外阅读都有了这么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