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读“活书”
——读《陶行知文集》有感
南师大附小 陈功
学生时代,我是一名陶行知纪念馆的讲解员,读了一些陶先生的作品,便觉思想超前。如今,在教师岗位已十多年,新的教育主张层出不穷,而许多教育思想理念均可见陶先生的思想精髓,足见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涵丰富,底蕴深刻,实乃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针对中国传统教育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现状,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受到教育。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关于“生活即教育”,他是这样说的“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并且说“生活决定教育”。在他看来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陶行知认为学校课程的真正中心应是学生本身的社会活动,学生应“从做中学”,从自身的活动中去感受新知。为此,他提出要以生活化和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传授的知识 。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各种人才的激烈竞争,我们作为小学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认真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作为语文教师,我发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最怕写作,每当习作时就产生畏难情绪,习作中往往内容空洞,无话可写,无事可记。教师感到最难的也是写作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作文教学也同样如此,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那多彩如画的校园生活,幸福欢乐的家庭生活,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值得让学生去描绘,去歌颂。我们鼓励学生写周记,引导他们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用耳朵去聆听,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用情感去体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我们亦可帮助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寻找“岗位”,增长知识、获得感受、明白道理、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本领。如让学生把为老师、同学服务作为"岗位",把当一天老师、班长作为扮演的角色,体验组织活动、备课、讲课、组织教学、维护秩序等工作的重要性,明白尊师的道理,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本领;把为社会服务作为“岗位”,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开展职业体验,体悟面对工作时的心情和责任,获得服务他人、社会、实现自我体验的真实感受,学会珍惜生活,学做合格公民。此外,还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主动与社会接触,初步感受社会生活,初步形成社会意识,综合所学知识,开展大自然探秘、社会实践、访学等活动,学会自我保护、互相救助的本领,懂得珍惜美好的大自然、热爱生活的道理。
当然,在看到教育生活化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教育的生活化”还远未发挥出应有的潜力。我们要在“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下,把“教育与生活的结合”作为开发课程的一项基本原则,以此提升教育的活力,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
陶行知先生在长达三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怀着热爱祖国的赤忱,勤奋耕耘,追求真理,锐意创新,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矿藏”。站在新的起点上的我们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教育与受教育者个体的生活紧密相连,用学生自己的生活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建构,以提高学生素养,实现教育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