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寿波行进间传接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行进间传接球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目标下所确定的小学生小篮球篮球教材的内容之一。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六年级学生能够自如的进行原地传接球的基础上,尝试安排行进间传接球努力与跑动相协调。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篮球的综合能力,提高跑动与传接球的和手脚协调配合能力。
学生分析
本课六年级的一个篮球基础较好的班级学生,对篮球的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有部分学生还参加过专门的学习班,水平不错,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基础不是很好,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整个班级有强烈的有团队意识,也有极个别不合群的学生。
教学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教学原则,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的安排上,紧密关注学生的学练情趣,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结构上,设计了以行进间传接球主线,以“多种形式”为副线的教学形式 ,激发学练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开发创新思维。在教学环境上,充分利用我校运动场地进行合理的布局,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人手一球得以更多的篮球体验。在教学手段上,利用示范、讲解加深印象,利用练习体会,优秀学生展示。在评估方式上,把学生的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使学生的鉴别能力得到发展。
教学流程
教学 目标 |
1、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行进间传接球,提高传接球的准确率。 2、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性,增强学生体质。 3、培养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善于合作进取的良好品质。 | ||||||
教学 内容 |
行进间传接球。 | ||||||
教学 重点 |
行进间传接球时的准确性。 | ||||||
教学 难点 |
传接球时的身体协调性。 | ||||||
程序 |
时间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运动负荷 | ||
次数 |
强度 | ||||||
一 |
5 |
课堂常规
小游戏: 喊数抱团
健身操 |
观察队形,检查常规与学生亲切问好。 宣布本课学习内容和要求。 讲解游戏要求,提示游戏要求。 带领学生练习健身操,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提示学生,将身体活动开。 |
体委整队,与教师亲切问好。 明确学习内容及要求。 明确本课教学的要求和方法。 集体游戏 随音乐跟着教师模仿健身操动作。
自己的动作,力求舒展到位。 |
|
| |
二 |
16 |
一、二人一组传接球练习。
。
二、游戏:四角传球练习 |
1、二人一组传接球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
3、正误演示,教师指出存在问题,口诀讲出接球要领: 两臂前伸迎球来,立腕张指眼平视,屈臂后引要缓冲,重心后移球握住。
1、组织学生再次练习提高动作质量
2、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1)组着学生四角原地传接球。
(2)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比赛。
2、提醒学生相互鼓励,争取比赛的胜利评议。
3、教师归纳点评,提出要求。 |
1、二人一组传接球练习。 2、根据教师提示改进动作
3、对照自身动作,自我进行评价
1、再上次动作的基础上改进动动作,提高动作的质量。
学生小组互评
1、认真听讲,明确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1)分成两大组,每组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游戏练习。 (2)认真进行游戏比赛,争取小组的胜利。
2、同伴间相互鼓励,相互促进。
3、每组总结经验教训,争取以后的更大进步。
|
|
| |
四
|
4 |
四、结束部分: |
2 在轻松愉悦的音乐中放松身心。 2 师生相互间畅所欲言,交流学习的体验。 2 布置课后作业。 |
2 师生轻松愉悦放松身心。 2 同学之间交流学习的体验。 2 知道并完成课后作业。 |
|
| |
场地器材
|
录音机 篮球场 |
课后 小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