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090
post:493090

董艾青教学设计

  • 发布时间:2015-07-02 10:17
  • 作者:张明娟
  • 点击量: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伙伴们,捉迷藏。一伙伴,掉水缸。大家慌,怎么办?司马光,搬石头,砸水缸,哗啦啦,救伙伴。聪明郎,好榜样。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司马光的故事。

二、理解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4)你准备怎么读?

5)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4、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渎。

4)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5、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6、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7、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总结课文。

下一篇:潘燕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