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红领巾”,“阳光”等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难点:1、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田字格小黑板、插图
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放假期间有没有到公园或郊外去游玩?(学生回答)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那就是北海公园,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图片。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描绘了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划船游玩的情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媒体播放歌曲)
2、交流听完感受。
3、过渡:其实这首歌是1955年的一部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它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诗一般的歌词。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乔羽。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体会其中所描绘的意境。首先,请同学们书空,我们一起板书课题。(板书:1、让我们荡起双桨 乔羽)
教学生字: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
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ǎnɡ),指导书写。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请学生表演)
4、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利用课后生字表或字典认识这些生字词,并多读几遍,读准为止。
2、出示生字词,玩连线游戏。(“双桨......”),反馈其他生字词。
3、各自练习拼读,同桌互相听读、正音。教师抽查。
4、上面这些词语,有哪些已经理解了?告诉大家。
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双桨、愉快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四周、环绕、轻轻、悄悄、红墙、安排、洒
5、谁有好主意,帮助同学记住这些字形。(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生字)
如:“消”记“悄” 、“西”记“洒” 、“不”记“环”
6、指导发现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塔、环、墙、轻、洒、悄、愉、排”
(左右结构的字书写要注意左右两个部分比例不是各占一半,要仔细看清)
7、指导书写“周、墙、洒、排”。 (注意“墙”和“排”的笔顺)
8、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
9、齐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精读感悟,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朗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想一想这节主要讲了什么?
(这一节写了“我们”来北海划船,看到了美丽景色,心情愉快)
2、从哪里知道我们在划船? (第一句开头点题,表明我们正在划船。)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小朋友来北海划船时的心情。(有没有划过船,感受如何?)
3、理解“荡”、“推开”。(心情愉悦、速度快)(从哪里感受到小朋友的心情?)
小船儿是怎样“推开”波浪?轻轻的、重重的?表演体会。
相机板书:荡起双桨 推开波浪
4、小船一直是推开波浪的状态吗?(小船儿轻轻飘荡)
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
5、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
6、体会景色的美丽。指名读3、4句,其他同学划出美丽的事物——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
7、结合图片看看这些景色,了解所处位置。--感受白塔高大雄伟,“环绕”一词所体现绿树之茂密、红墙之绵长。
8、指导朗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读后评议。(轻声和赞美的语气)
小朋友们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
9、指导背诵。
作业:1、熟读课文两遍并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2、完成《习字册》上的生字。
板书设计:
1、让我们荡起双桨
乔羽
荡起双桨 推开波浪周墙
洒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基础: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听写字词/齐读字词
2、复习第一小节内容
二、精读感悟,学习课文第二段:
1、绿树红墙,碧波荡漾,小船儿在水中轻轻飘荡,此时同学们又在干些什么?心情怎样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想一想:这一节写的什么?
2、“红领巾”是谁?(“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3、角色体验:
(2)同学们是鱼儿,为什么会悄悄望着我们?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4、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拟人)
这是把鱼儿当作人来写的,好象鱼儿也理解小朋友的愉快心情,听到他们高歌情不自禁被吸引过来,来分享小朋友的快乐。
(板书:红领巾迎着太阳 愉快歌唱)
5、边看图边读,说说如果是你迎着太阳在海面上荡起双桨,你会有什么感受?体会当时小作者的心情。(高兴)我们应该怎样读?(欢快的语调)
指名试读,集体齐读。读后评议。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
1、指名朗读第三节,思考这一节最关键的一句话是什么?(幸福)
2、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说一说。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尽情欢乐,来到北海,划着小船,欣赏美景,唱着歌儿,消除一天的疲劳,这是多么幸福的生活!(板书:做完功课 尽情欢乐)
3、齐读第三段。(愉悦欢快)
四、讨论思考 总结提升
讨论:
A:回答了,从“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可以想到,因为
(1)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
(2)“红领巾迎着太阳”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
(3)“阳光”既是写实,又喻指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4)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 (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
(5)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 (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
(6)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B:没有回答,这是作者留给小朋友思考的,让小朋友从现实生活中去体会。
两种都应予以肯定。我们这样幸福的生活不是谁安排的,是我们人民用辛勤劳动换来的,但是没有祖国的安定团结,当然不会有我们小朋友的幸福生活。
2、有没有发现这三段有一个相似之处?
(1)“小船儿轻轻飘荡……凉爽的风”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语文写法上叫反复。
(2)每次读的语气都一样吗?(每一次出现的语言环境是不同的,所以朗读的情感也应该不一样,第一次是被美丽的风景陶醉,可以读的轻柔一些;第二次是面对活泼的小鱼,可以读的轻快一些,最后一次出现在感受幸福生活的快乐,语音可以适当的提高,读出愉悦欢快的感受。)
(3)反复出现的作用?(三次出现,突出表现了红领巾的欢乐心情)
3、齐读课文(配乐)
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唱歌曲,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让我们荡起双桨
乔羽
荡起双桨 推开波浪
红领巾 迎着太阳 愉快歌唱 幸福生活--谁安排?
做完功课 尽情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