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调整或生成记录
学与教的主要过程
一、导入:认识几种字体
二、新授 1、师:请同学们看几张图,与平时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 (1)这幅画表现了什么?(太阳)与平时看到的太阳一样吗? (2)这是什么?(日)与书上所写的也不一样。 (3)这是什么图形,猜一猜?(山)还有(树)很像我们现在的木字,一棵冬天的树,有树干、树枝、树根。 师小结:刚才看到的画有点像图形,又有点像字。这些图形与现在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有关,我们既可以叫它“象形文字”,也可以叫它“图画文字” 2、象形文字的演变过程 (1)“鱼”的演变过程:开始就像画的一条鱼,慢慢变成小篆(秦始皇时期),再演变成两千年以前汉代的隶书,再到一千年前唐代的楷书,后面是行书,和草书。 (2)青铜器上的“鱼”字图形 三千多年前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鱼”写法很多,每个人写得都不一样,他们发挥想象力,把字写得怎么好看就怎么写,那时候是最有艺术创造力的时代。 三、教师示范,学生尝试 1、教师模仿青铜器上的“鱼”,用水墨画工具材料来写一写。 可用线条先画出鱼的外形、头部,然后画身体和尾巴,这与画画不一样,画画是很小心地画出形状,写字是一笔一笔写,今天是把画画和写字相组合。 添上花纹(鱼鳞),两边加上鱼鳍。 最简洁、最生动的“鱼”就出现了,当然还可以把“鱼”字换方向来看,比如竖起来,横过来看都可以,这可以叫作一张画,也可以称作一个字。 2、学生第一次尝试练习。 老师讲解注意点。 A、先用整支笔蘸水,然后用笔尖蘸浓墨,让墨与水融合在一起,这样画出来的线条就有韵味了。 B、每个比划都是一笔画完,不能描。 C、写大一点,一张纸上只写一个“鱼”字。 学生练习。 点评。 A、构图是否合理? B、水墨效果如何? C、形如何? 四、进一步练习动物和人物的写法 1、欣赏其他学生的优秀作品。 2、教师再次进行示范。 先画一只船。(“舟”的象形文字)。 船上画个人,把人和船组合在一起。 人的身后放个坛子。 ④上面再加一个“日”。(下雨也可以) ⑤最后进行落款,这样就用文字组合成一幅画。 五、学生进行第二次作业 1、注意点: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图片。 2、学生尝试练习组合画面。 六、自评、互评、师评 1.是否有新意。 2.是否充分利用宣纸和水墨的效果。 3.其他美感形式。 七、拓展 1、其他材质上的象形文字。 瓦片上。 竹片上。 石头上。 2、艺术大师作品欣赏。 八、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象形文字悠久的历史,我们还利用水墨的方法画了象形文字,通过本课的学习是不是对我们使用的汉字更加喜欢了,我们肯定会好好珍惜它、学好它、用好它,让我们的汉字发扬光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