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604
post:493604

邱桂华 语文 教学反思1

  • 发布时间:2011-12-30 10:27
  • 作者:邱桂华
  • 点击量:

尊重学生的理解,让“教路”跟着“学路”走

师: 这段话中这个问题(小珍珠鸟起先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这个过程中小珍珠鸟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你们怎么看的?

生:我觉得小珍珠鸟起先在笼子四周活动,它是怕作者伤害它,渐渐的它发现作者没有什么反应,它就敢在屋里飞来飞去,我还觉得它有可能在飞来飞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变化。

生:它飞来飞去可能在观察主人的变化。

生:我可以把他们两人的回答概括一下,就是小珍珠鸟从怕人的鸟变成了亲近人的鸟。

师:是呀,小珍珠鸟是怎么从怕人逐步亲近我的呢?我们来看看,小珍珠鸟除了到过笼子四周,它还到了哪里呢?大家读读这段话,用笔圈一圈——

(生读第四自然段,用笔圈划)

生:小珍珠鸟落到过柜顶上,站到过书架上,还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师:柜顶、书架、灯绳都在哪里?。

生:屋里。生:还落到了作者的小桌上。

师:还有吗?

生:还落到了作者的杯子上。生:还啄作者的笔尖。生:还啄了两下作者的手指。

师:请看大屏幕(红字显示表示地点的词)读读这些词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小珍珠鸟从害怕人变得不害怕人,胆子越来越大,因为笼子四周很安全,屋里慢慢变得不安全了,“竟然”一词表示作者没想到它会落到自己的小桌上。

师:嗯,你说得有道理。

生:我觉得不仅看出小珍珠鸟的胆子变大了,还可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任我了。

生:我觉得小珍珠鸟先是在笼子四周它可能会想这个地方安不安全呢?然后就可以在屋里巡视巡视,看见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伤害它,所以它就落到作者的小桌上。

生:我还发现小珍珠鸟离作者越来越近了。

师:(板书:近)是身体越来越近了,是吗?

生:不是。

生:不仅仅是身体,还有小珍珠鸟和作者的关系也拉近了。

师:同学们,小珍珠鸟在不同地点它会想些什么?我们用心读读这段,想一想。

生:小声地读第四段,思考。

生:我发现它首先在笼子四周活动,它就觉得作者可能是个危险人物,会来抓它,这样作者一来抓,就钻进笼子里。然后,它又在屋里飞来飞去,作者如果来抓它,因为屋里空间大,它就飞来飞去,让作者抓不着,它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它想可能这个人不想伤害,它就蹦到我的杯子上,再偏过脸瞧人的反应,它可能觉得作者不会伤害它,就跟它友好吧。

生:一开始这个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它可能在想:这个叔叔会不会抓我呀,它要是来抓我,我就赶紧躲到笼子里,它在屋里飞来飞去时可能想,哎呀,这个人好像没有伤害我的意思,但是我还是要多加小心,万一他是个骗子呢。“落到我的小桌上”时它可能想:他到现在也没来伤害我,也许是个好人,我稍微试试他。“蹦到我的小杯子上”时它可能会想:我看你会不会抓我,所以它要偏过脸瞧瞧作者的反应,生怕被作者抓走下酒吃(众笑),啄着我的笔尖时,它想这个人可以亲近,我喝他的茶,他也给我喝,我站在小桌上也不反对我,所以我要啄两下他的手指,它已经非常喜欢作者了,它感觉作者是它很要好的大朋友。

将文本尽可能向他们开放,让他们从中感知、感悟、思索、判断。享受自由阅读的快乐,分享解决同伴问题的快乐。当学生的交流与分享成为课堂课堂主要活动时,你会感受到当你低下头来倾听学生的声音,就像感受幼苗的成长、鲜花的开放一样,感受到童心中的智慧和非凡的感受力。这时,“教路”在后,“学路”在前。教是在感悟不足处予以点拨,在思维偏差处予以纠正,在文本重点处反复回味。从上述片断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适时地介入,表明自己的观点,引导孩子结合文本再读一读等,特别是第四自然段的学习,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将重点段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