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我》教学后感
绘画是孩子最热衷于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之一,所以一上课我就让孩子拿起画笔画起来,当然,我没有让孩子放开来自由的画,而是让孩子跟着我一起画,边画边猜,画的是什么,孩子在猜的过程中既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又让枯燥的跟画过程变得有趣起来,还让孩子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学会了写甲骨文的“梦”字。在边画边引导他们了解画的内容的同时,我也暗示了甲骨文 “梦” 字所标达的含义,有利于孩子们在后面的猜字游戏中更容易猜出是什么字。当我让孩子们将这个字竖起来并告诉他们这是个字的时候,他们一开始表现的很吃惊,但后来一下子就猜出来这是“梦”字。这个环节我结合了其他学科有关知识,让美术课变得更有趣,更有内涵了。在第三个环节中,我为了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想像空间,我通过让学生找现实与梦中人的差别,让学生了解梦中人主要是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我把主要变化的几点写在黑板上,重点强调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中围绕着几点来变就行了,避免了学生作画时无从下笔或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学生们可以围绕着人物的衣着、发型等变化;动物、事物的拟人化等等展开联想。丰富自己的画面。利用这个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梦想进行丰富的联想,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引导学生对梦的追忆、对梦的描绘,从而达到对梦的科学理解,鼓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通过联想和幻想,让学生真正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思想,由对梦的描绘引发对美好梦境的追忆,并对梦有较为科学的理解。引导学生在叙述梦境的过程中,选择喜爱的绘画工具与制作方法,表现出自己的美好梦想,从欣赏的角度去面对学生的每一幅作品,多方面地评价学生。通过学生对梦的追忆和对理想的追求,培养学生永不放弃自己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