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放手学生动手主动发展
――《降落伞》姜玲教学反思
新的科学课程理念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发挥余地,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因材施教”。
在教学《降落伞的研究》一课时,我经过很多次的实践:去年在四(2)班上课时,我没有让学生先做降落伞,而是直接让学生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伞下落的快、慢?讨论结束后,再让学生选择要研究的问题开始制作研究,结果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制作上,他们大多数关心的是自己制作的降落伞是否是成功的,而忽略了他们要研究的主题!在四(1)班上课时,我改变了教学方式,先放了一节课让学生制作了伞,并让他们自己放飞,自己调试,并互相交流制作经验,孩子们的制作非常地投入!他们一节课就在研究如何让自己的伞成功并较好地下降,课后让我突然醒悟过来,难道就不是一种科学活动的过程吗?在今年的教学中,我结合科技月活动,让学生在家进行了降落伞的制作,课堂上直接进行研究,效果非常好。
在课后小结中,张毕佳这样写到“别看一只降落伞构造简单,但它花费了同学们很大的精力才做成的,来之不易”。张若雪是这样写的“我从三楼往下扔,可是伞没有打开。我又试了一次,这次伞打开了,可线和重物绕在一起了,又失败了。后来我通过观察其他同学的伞,把我的线放长了些,并且又做了一个新的降落伞,我终于成功了,我很开心,我知道了做降落伞也要讲究科学,不只是玩玩而已。”陈心仪小结的题目是《成功源于发现错误》她是这样写的:“今天,我们学习《降落伞》这一课,是让我们制作降落伞。我们小组立刻动手,在塑料袋上剪圆,剪线,把线贴上去,又挂上了一个夹子,就开始实验了。结果,降落伞就像一个醉汉,打了几个歪转,掉在了地上。我们奇怪了,认为是伞没有张开,又试了一次。发现问题了,是我们几条线长短不一,导致了伞面不平,自然下落时张不开。我们又做了一个,这次让线一样长,伞飘飘悠悠下来了,我们高兴地欢呼‘成功了’,这是我感受很深的一课,让我们勇于发现短处,让我们认识到成功源于发现短处。”
从孩子的话语中我找到了另一种教与学的方式,我们应该放手给孩子做,虽然我们可能多花费一节课的时间,但这是值得的。从实践中告诉我,孩子在这节课中的收获要比我直接告诉孩子制作方法,用做好的伞来研究影响因素的收获要大得多。
在孩子有了这样的制作基础上,我们开始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这样的实验就顺利、有序、有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