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课反思
早上听了鼓楼区凤凰花园城李老师的课,随后进行了较为深度的思考。以往我听课时总是喜欢过多地关注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今天变换了一下,主要从观察学生的角度谈一谈。
观察学生的学,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观察:
一.看学生是否乐学
就是教师是否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纵观李老师的整堂课教学设计,学生都是乐于参与并且乐于表达。特别是在开始的PK环节和Talk in groups, 说说你擅长的运用。虽然学生只是单句地表达:I’m good at…I do well in…但是能看出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轻松的,是愉悦的。
二.看学生是否会学
就是看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学习习惯的培养。也就是“授之以渔” 。
本节课是通过教师对对话教学的指导体现的。我们都知道一篇对话材料是从最初的理解到模仿操练再到最后的运用。理解对话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听理解整体内容,通过读了解Jim’s trouble, Dad’s advice, Jim’s plan. 在此过程中,注意生词,生句在对话的整体语境中呈现并教学,并且采用不同形式进行分段指导学习。在模仿操练阶段,教师注重对学生思维参与度的培养,特别结合板书,教会学生抓关键信息的方法,正是因为有了教师的策略引导,学生才会学。
三.看学生是否学会
就是看教师本课知识技能等显性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有无掌握当堂课上的内容。本节课上无论是从最后的Say something about Jim, 还是 Say Miss Li’s trouble还是Say your trouble in PE. 都能看到学生对比较级的输出是比较到位的。
看学生是否乐学,会学和学会实际上就是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也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李老师应该说是在努力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这里我还有两个小建议。一是总体感觉教师的放手还不够,特别是最后一个活动上。为什么非要限制学习谈体育上的困惑,有的孩子体育没有问题,老师非得让学生说,孩子之所以不会说是因为根本不存在体育问题,是否可以让他们谈谈困惑就行?不一定是体育方面的。另外一点是觉得读和说的比较多,写基本是没有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笔头的练习,使得写的成分也多一点。这样的课堂才会显得更饱满一些。
谈到这些,我想到以前沈峰老师和我们谈到过怎么听课和评课。首先教师必须非常熟悉执教者执教的内容,听课前自己需要做足思考,想一想自己是该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其次在听课时,要关注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特别要记学生现场的生成,这点是很宝贵的,最好还可以自备一个红笔,在听课中,就要及时把自己的想法就在边上,以备之后反思用。听完课后,应该对备课本进行适时的整理,及时反思,特别是对当时听课的想法要自我思考或者进行组内研讨,以提高听课的有效性。
至于评课,我们可以把关注点放在某一方面,比如:关注教师的问题设计,关注教师的纠错艺术,又或是关注本节课目标达成情况等等。在评课的时候可以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论证,也可以给出自己的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