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英语中复习课的地位
牛津小学英语每一册中都辟出了两个单元作为复习单元,编者在这两个单元中设计了一些习题和对话,有重点地帮助学生复习已学知识。以5B教材为例,两个复习单元各有侧重,第五单元侧重归纳了本册第一至第四单元的重要语言项目。通过看图编号、看图完成句子、看图完成语篇、看图说话等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已学过的词汇、句型和日常用语。第十单元则侧重复习第六至第九单元所涉及的语言项目。通过看图排序、看图完成句子和短文、看图说话等练习,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四个单元中所学的词汇、日常交际用语和句型,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由此可见,教材编者在设计这两个复习单元时,希望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练习,有目的、有计划地复习所学词语、句型和日常交际用语。每个复习单元的各个板块既相互独立、有所侧重,又紧密联系、相互呼应,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在前面四个单元中所学的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在新的语境中综合运用所学语言。
2. 复习课的现状
在教材中,编者给了复习单元很大的篇幅并赋予了很高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复习课的教学往往没有编者预想的哪么好。很多一线教师在教学复习课时,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以致于把复习课上成了练习课,以做题取代讲解,甚至于被忽略,一个单元的复习内容在一节课内就被草草过掉,长此以往,不仅不能帮学生掌握复习的方法以及建立好的知识体系,更会让师生更加忽略复习环节的重要性。
3. 我的思考
我也是一名一线教师,我认为复习课应该是帮助学生建立已学知识体系的一个过程,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更多靠的学生模仿,实际上他并不是很理解其中的门道,进入到高年段,在复习课上帮助学生进行一些知识点的提升与整合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次来帮助学生整体架构知识的体系。因此,我对于复习课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在课型上,复习课不同于其他的课,要在课堂中进行整合与提升。复习课中的活动要进行精心的设计,要与新授课中的活动进行区分,让复习课更具有“复习”味儿。在教学D部分时,一开始设计时,为了让学生熟悉图中内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用What does…usually do? He/She usually…请同学练习图片内容。但是上下来之后感觉,是能让学生熟悉图片的内容,却由这个环节感觉到更像是新授课,少了复习课的味道。复习课的活动提升与整合的作用没有做到。因此在之后的设计中,我将这个环节做了修改:请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根据图片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并记住图片内容。虽然没有帮助学生熟悉图片的环节,但是完成的情况仍然比较好。可见之前的设计没有充分估计学情。在复习课上,学生能根据已有知识基础完成老师设计的活动,因此要根据课型进行巩固与提升,落实到问题设计上,则应用简洁的语言达到该有的效果。
其次,在内容上,复习课的设计要有一条主线。复习课的教学内容本来就比较零散,如果再没有一条主线的贯穿,就很容易上成一节练习课,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一直在寻找合适的主线。最初设计时,我设计了一封Helen的信,信中Helen向我们介绍了她朋友的情况,引入课本中的AD部分,并请同学写一封回信给Helen,这样的主线看似比较完整,却还是有牵强附会之处,如:既然是Helen写信,D中图却出现了她的家人,这样就与一开始的设计不合。之后,我又采用了另一种方式:以talk freely为例,给出几个词组的首字母,让学生完成填空listen carefully, speak loudly, read beautifully和write carefully.并告诉同学这是我们这节课的目标,每个活动都要遵循目标来完成。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明确课堂的目标,引入教学内容,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动补结构的词组,可谓一步三用。但是这样设计的问题是,每个环节是被割裂成了一个个的小部分,环节与环节之间缺少了过度与联系。
最终确定的主线是:把AD部分的图作成一系列照片的形式,以老师的爱好是摄影为出发点,串起AD部分的复习内容,这样上下来感觉课比较完整,主线的作用也是如此。
再次,复习课的活动要形式多样,富有趣味,并且这些活动都是要围绕本节课的复习重点而展开。在活动设计时,也要注意层次,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在之前的试上时,我曾采取过句子接龙这个活动,让学生按小组完成,主要是让学生练习第三人称单数的句子:He/ She likes…I like…在实行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很好,可是实际的效果却不是很好,第一,学生记不住前面那么多学生的信息,无法正确地表达,第二,学生注重说前面同学的爱好,却忽略最重要的语法结构—第三人称单数,丢掉s的现象很多,因此练习的效果并不好。
在最终的定稿中,我设计了三个饶有趣味的活动和一个韵律诗:
首先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了解老师的爱好,这个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回顾谈论Hobbies的句型,并且用不同的形式提问也有助于学生开动脑筋,不要被书上的句型框住,联系之前所学的知识,扩展知识的广度。
在教学D部分时采取了question pk的活动方式,之所以设计这个竞赛项目,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运用竞赛的形式,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多练习,才能更好地巩固。
以竞猜游戏作为本节课最后的大活动,目的有二:一是能提起学生的兴趣,而是能进一步巩固复习的内容。在猜完老师所出的谜语之后,我又进行了编谜语的指导并让学生以A student in our class自编谜语,学生在这个环节的参与度非常高涨,也达到了一节课的高潮。
这节课中,我还设计了一个韵律诗,这首韵律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能很好地过渡,二是小诗明快的节奏激发起学生说的愿望,效果较好。
最后,高年级的复习课还要注重语法的提炼,虽然小学阶段并不要求学生掌握语法,但是必要的语法渗透还是需要的,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还是设计了渗透语法知识的环节,如第三人称单数的用法,旨在帮助学生有初步的语法概念。
4. 总结
复习课的形式可以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复习课要有自己的“复习”味儿,要有一条合适的主线贯穿,要有富有趣味和有效的练习与活动贯穿,同时,复习课还应注重扩展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承前启后,承上启下,达到复习课应有的效果。问题设计应穿插优化于各个环节之间,问题的设计应做到有效、精炼,达到该有的复习效果。
插优化于各个环节之间,问题的设计应做到有效、精炼,达到该有的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