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119 post:492562
491119
post:492562

李竹竹《灰椋鸟》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1-06-24 09:06
  • 作者:李竹竹
  • 点击量:

《灰椋鸟》教学反思

《灰椋鸟》这篇文章与一般的写小动物的文章不同,它介绍的不是灰椋鸟的外貌、习性等等而是展示了百鸟归林的壮观和温馨的场面和闹林的热烈欢腾的场面。而两处场面描写条理清晰、点面结合、生动细腻,所以,教学中我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情境体验、想象画面等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表达方式、场面描写的方法、修辞的表达效果等,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力。

1、抓思路,悟写法

所谓思路,就是作者构思文章的顺序,也就是文章的脉络。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弄清课文层次编排的顺序。教学灰椋鸟归林壮观的场面描写时,我引导学生理清写作顺序: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后”,从“先回来的鸟”写到“后到的鸟”,先写看到的,再写听到的,通过这样的分析,使学生懂得写作应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记叙。

教学灰椋鸟闹林的场面描写时,我引导学生感受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写了几只鸟的翩翩起舞的场面,又写了百鸟争鸣的场面,

2、学内容,悟语言

阅读中的理解是学习语言的初步,而运用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语言,更是掌握语言特点和规律的具体体现。学生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要引导他们通过适当的练习帮助他们积累,鼓励他们运用。如:

1)感悟灰椋鸟归林时的气势大的词。

2)品味句子的写得好,感悟拟人、比喻、对偶的修辞的运用。

4)“呼唤”和“应和”,师生的合作表演

5)文字变为诗歌的排列形式,感受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对仗工整,诗一般的语言的魅力。

象这样的用意是指导学生将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提取出来,在语言实践中使这些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