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摆》的教学反思
本课教材来自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在认识摆动的基础上,学会使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搜集影响摆的快慢因素的证据,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做出假设,根据假设自己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课堂开始,我先让学生观察自制的一个简单的单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摆”。通过介绍伽利略研究摆的故事,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让学生根据观察制作一个摆,从玩“摆”中发现问题:为什么相同时间里摆动次数却不一样,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的思维很自然转入对问题的假设上来;在深度讨论中明确该实验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验证,数据记录。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细节加以关注,体现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科学研究思路,将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目标蕴涵其中。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是整个摆的探究活动成功和失败的关键。这个活动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展开讨论:1、你的实验设计是什么?2、每一个实验中相同的因素和不同的因素分别又是什么?3、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尽管学生在动手之前对实验精确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实际中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研究出现误差。及时引导学生对自己活动进行跟进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交流摆锤研究结果的教学组织中,我设计了这样有结构意义的体验活动:1、学生汇报关于摆角大小是否影响摆的快慢的结果,出现不一致的意见,大部分组的结果表明是“有关系”的。2、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大家研究的结果不同,大家觉得问题出在哪里? 讨论找出其不规范或不正确操作而影响实验精确性的地方;3、现场验证演示,请“错得最离谱”的一组现场演示,在集体指挥下,严格控制相关变量,达到实验成功。
科学探究要重证据,本课中学生要非常严谨地做好数据的记录和整理。本课出现三次运用数据,一是让学生在玩“摆”后公布自己组的数据。由于都是学生自己做的摆,都是在十秒钟时间,所以学生根据数据很自然产生问题:为什么摆动的次数会不一样?从而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对问题的假设。二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认真记录下自己小组的研究数据,根据数据,形成自己的研究结论。三是在向大家汇报交流时能依据可靠的数据来解释。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尊重数据,养成让证据说话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