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453
post:490453

诸蕾 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3-06-20 23:13
  • 作者:诸蕾
  • 点击量:

《新课标》主旋律中唱出Story time的语篇味

——三下Unit6 What time is it? Story time版块课时教学反思及评析

    本学期我区的骨干教师课堂研讨活动让我享受了一场教学的饕餮盛宴,我陶醉在其中的时候也在其中思索,此时此刻您的脑中还留有刚才教学中的余香,那么继续回味一下朱红娣老师Story time 版块教学的精彩。

    今天我的题目可以提取两个关键词,即:《新课标》、唱。那么我就从下面两个方面来重点谈谈我个人的拙见。

一、全面体现《新课标》课程基本理念

1.      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能注意培养学

生认识的多样性,培养创新意识是本课设计在对学生发展方面价值的体现。朱老师的设计无论在编创歌谣环节,还是在第二幅图、第四幅图对话的创编的设计中都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语言之外能力、素养的发展的关注和努力。

2.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教师有面向全体的最基础的目

标,从词句到语篇,在学生能力的基础上,为他们搭建一个个桥梁,陪他们跨越一步步台阶,让全体学生都达到了理解、初步运用该语篇的基础目标,可谓亦步亦趋。同时,又勇于留白,巧设任务,让每位学生尽显风采。如:课文学完之后,教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巩固任务:1. 小组齐读对话。2. 分角色表演对话。3. 介绍“刘涛的一天”。尤其是第三个层次的任务,可以看出教师希望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语篇进行总结,即:显现语言内化的成果。很明显,这三个任务是针对班上弱、中、优三个层次的学生。

3.      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教师能整体把握story time版块教学的目标,并以Draw and guess和Chant

两个环节的设计突破重点,又安排整体听读课文,让学生把握文章脉络,突破It’s time for…的难点,还在课文教学完毕结合生活实际,设计Your Day的任务活动,体现了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的持续与延伸,书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与结合。

4.      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本课无论是词汇、重点句还是语篇都有明显的学习过程,并且最值得一提的

是学生是在游戏、问题、chant 的实践过程中习得语言,运用语言。如:What time is it? It’s…是通过竞赛钟的呈现自然地给学生输入,又在游戏“同桌画钟猜时间”中誘导学生输出,再如:It’s time for…的句型通过看动画,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理解,并通过问题的反馈引导学生输出,再如整个语篇中框架式的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 It’s time for…通过第一幅图的逐句教学和细致的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学,又在二、四幅图大胆地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在图的指引下巩固输出,并通过后面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Your day的任务活动整合,综合输出,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5.      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评价方式和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适时地操练重

点句是朱老师智慧在本节课的又一体现。

6.      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教师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在教学中恰当地糅合chant,让学生在玩中唱出了Story

time的语篇味。

二、 “四唱”Story time教学“四点”

一唱新旧连接点

开场歌曲复习数词,又巧妙地组合新词,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寻找新旧知

识的连接点,即:“最近发展区”。这样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并把知识纳入到新的语言学习中去,使学生易于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唱知识聚焦点

问答几点的句型是本课重中之重,教师运用第二个歌谣,聚焦重点,朗朗上

口的歌词、鲜明欢快的节奏,使学生唱出焦点的同时,让重点就印刻在学生的脑中。

三唱兴奋爆燃点

有效的教学设计少不了“信息差”(information gap)的合理运用。学习者通过交

际,缩小或填补信息差距,从而达到一定的“信息平衡”(balance of information),实现交际目的。画钟猜时间的游戏使他们产生想从对方了解到有关信息的迫切愿望和需求,他们才会产生开口讲英语的动机。这是学生自主游戏的过程,是最学生兴奋的爆燃点,教师又通过后续的编唱歌谣让兴奋不间断地持续燃烧,反复刺激学生对语言的操练、强化。

四唱能力提升点

如果歌谣仅仅是让学生跟着词唱,那无外乎是从无旋律的语篇、句型的教学

变成了有旋律的歌谣教学而已,要体现语言的发展性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朱老师在两段歌谣都有让学生自由发挥的过程,而且从设计上也看出对学生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第一首只需要根据自己游戏的成果,稍加改动,只是体现了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性,而第二首是在语篇学习的基础上,仅仅借助图的帮助,让学生用所学语句真正的创编歌谣,体现了语言的简单运用到综合运用的过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然,教无定法,今天朱老师的课是唱出了Story time 的语篇味,也许我们可以尝试读、演、游戏等多种形式,总而言之,我想我们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殊途同归,走自己的路,留下自己的风景。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