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211
post:490211

张明娟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3-06-20 11:33
  • 作者:张明娟
  • 点击量:

精彩在于充分地交流

张明娟

片段一:

1:我读得这个正确吗?

2:曲应该读第一声qū,不是qǔ。

师:为什么呢?谁能说明理由,让大家心服口服。

3:这里是说鹅伸着弯曲的脖子,弯曲的曲就读

4:你看弯曲读成弯曲,多难过呀。平常我们不这样说。

 

片段二:

师:他读得正确吗?

1:鹅鹅鹅,不应该停顿,应该连起来。

师:是吗?到底应该怎么读?回答的同学还要说出理由。

2:应该停顿的,因为你们看书上鹅,鹅,鹅,中间有逗号。

3:作者是看着水中的鹅,吟诵出的句子,不可能那么快,所以应该停顿。

 

    《鹅》这首古诗的教学,我觉得精彩的不是孩子结合资料去述说鹅这首古诗流传千古的原因,毕竟孩子们找到了资料,也仅是读一读,并不是自己理解的,最为精彩的反而是上面这两个交流片段。孩子诉说的语言虽嫌稚嫩,也许还不够准确,但是这是他们经过思考后出自自我的表达,是真正理解后的诉说。可以说这比读资料带来的精彩更值得深思。

     以前我觉得学生读完书后问“我读得正确吗?我读得流利吗?我的声音响亮吗?”很浪费时间,但经过这课教学我发现这有其存在的道理。孩子小,不会评价他人,有了这三个问题的指引,孩子们知道如何评价,甚至交流出许多精彩之处。

近学期结束,我有时也会让孩子省掉这三个问题,直接请同学们评价,反而觉得评价不到位,孩子们总是指出问题,不知道到底该怎么进行评价。这还得继续教,相信到了二年级会好些。

现在想想,为了节省几分钟而剥夺了孩子们充分有指向性的交流时间,是不是得不偿失。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