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113
post:490113

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5-01-19 15:00
  • 作者:陆薇
  • 点击量:

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1、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指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的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教师从数学现实出发,将课本上“已完成的知识”还原成“未完成的知识”。呈现知识情境,让学生从中感悟出数学问题,把从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交给学生,并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在帮助学生将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发展情感。 

本课共开展了8个活动,说一说、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投入程度极高、极广、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感受加深,逐步建立了一千克的表象,在活动中人人参与,兴致很高,且不仅仅停留于表面的热热闹闹,教师引导学生同时在思考,如“你怎么知道钉子和棉花谁轻、谁重?”先估计苹果有几个再验证,称了苹果后再估计鸡蛋有几个,“你怎么想,”带问题展开活动,使活动不留于形式,不追求表面的花哨,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到数学思考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2、在真实生动的课堂上生成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 

重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而要对物体重量的体验基础上

理解,在本课中时时处处以生活为基础,从导入时的黑木耳和虾片,从让学生互背,从说生活中的称,从称大米、苹果、鸡蛋、蔬菜等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真实具体原材料,学生感到很亲切,很高兴,也就达成了情感目标这一项,教师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也深切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小小的心灵增进了对数学的亲切感,也增强了对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在评价中提升学习品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的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课中,教师不断地、有针对性地恰当评价,改变了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的做法,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关怀,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张扬,如:师对生的评价,“你想的真好。”“你的想法真了不起”“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第四小组合作的很好”“第三小组办法真多”,生对生的评价,“我觉得他这个办法很好。要拿一千克苹果可以和一千克大米比较。”“他知道的真多,我向他学习。”还有学生的自评,“我还可以做的好些。”教师如果经常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评价,使他们观察与交流的能力更强,更适应与人交流,也体现了人文性。 

真诚的鼓励的话,无论出自老师的还是学生的嘴,都会使学生感到无比自豪,且没得表扬的小组、个人也会自觉纠正自己的行为,马上更正缺点,整个课堂融合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互相促进,提升学习的品质。使学习成为儿童发自内心的一种愿望。学习是快乐的,这种内驱力会使学生更乐于学习。 

希望越来越多的课堂,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教师们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尽情展示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教师要善于分享学生自我表现的情感与想法,积极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持续发展注入鲜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