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267
post:489267

《云房子》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4-01-16 09:08
  • 作者:姚萍
  • 点击量:

《云房子》教学的自我回放和梳理

    步入教师行业一年半,几许迷茫,几许忧愁,但也有丝丝缕缕的甜蜜收获催促我继续前行。刚刚怀着激动和紧张的心情上完第一次正式的校级公开课,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惊讶,没有想到他们会做得这么好,进步这么大,相比之下,我反而只有“小小的进步”了。

    课结束了,可是思考还在延续,尤其是在听了吴校、曹校、甘老师、高老师、张老师的评价之后,我深感自己教学语言的贫乏,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评价这一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趁着这些遗憾还清晰的留在脑海里的时候,我赶紧奋笔疾书下来,引以为戒。

 

    一、课堂回放

    这一课的第二小节是本课的重难点,课文描述了小鸟们造好的云房子千姿百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不仅读好这些句子,还能发现句子的特点,模仿句式说一说。以下是这一环节的教学实录:

师:小鸟们都造出了哪些样子的云房子?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师:请你来读一读你画出的句子。

生读

师:你和老师找到的是一样的,看看大屏幕,你们找到的是不是也一样呢?

生:是的。

师:这就对了,那这么多的云房子,你最喜欢什么样子的云房子,把自己的喜欢读出来。可以读给同伴听一听。

    师:练习好了,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我喜欢像花儿的云房子。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的开着。(读得较平淡)

师: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花呢?

生:牡丹

生:杏花

生:梅花

······

师:不管是什么花,都美美地开着,一起把花儿的美读出来。

生齐读这一句

师:你还喜欢什么样的云房子?

生:我喜欢大冬瓜一样的云房子。读

生:我喜欢大楼房一样的云房子。读

生:我喜欢一点点小的云房子。读

师:这座云房子是有多小啊?读出来

生齐读

生:我喜欢大礼堂一样的云房子。读

师:这么多有趣的云房子,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出示云房子及句子,生齐读这一段。)

师:这些云房子各有各的样子,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吗?

生:各种各样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更好的词,出示“千姿百态”,生读。

师:千姿百态的云房子在天空中还有很多呢,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

(播放各种云朵的画面,配乐欣赏)

师:欣赏了天空中千姿百态的云房子,你能模仿课文中的句式来说一

说吗?

生1:有的像棉花糖那样软软地摊着。

生2:有的像红苹果那样美美地挂着。

生3:有很圆的大西瓜。

生4:有的像爱心那样温暖地飘着。

生5:有的像绵羊那样悠闲地走着。

生6:有的像雄鹰展翅飞翔。

生7:也有很大很大的,大得可以住下很多小麻雀。

······

师:师:小朋友们刚才发挥想象,又给小鸟们造出了这么多各种各样的云房子,如果你们把刚才说的句子连起来,就能组成一段话了。请4人小组一起合作说一说,根据老师的提示,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

    经过回放,我发现正如前辈老师所评价的那样,我对学生精彩的回答和丰富的想象竟然只用了苍白无力的“好”、“很好”、“真不错”来评价,而对朗读不到位也没有做出准确的评价或者用激励的语言让他重读,这真是深深的遗憾。

    二、如果重演

    如果时光能倒流,我真希望当时的我是这样表现的。

    当学生读“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这一句读得较平淡时,我这样说“你的朗读让我觉得这朵花平淡无奇,还不够美呢”;当学生读得声音响亮时,我这样说“这真是一朵色彩艳丽的花”;当学生读得轻柔时,我这样说“这是一朵娇羞的花”······

    当学生模仿句式说出了“有的像棉花糖那样软软地摊着”这样形象的句子时,我这样说“哎呀,你真了不起,一个‘摊’字将这朵棉花糖的样子形容得多准确啊,你真会用词”;当学生说出“有的像爱心那样温暖地飘着”这样优美的句子时,我这样说“多么温暖人心的话语啊,这座云房子一定会受到小麻雀的欢迎”;当学生说出“有很圆的大西瓜”这样和课文一样整齐的句子时,我这样说“你真机灵,一下子就抓住了句子的特点,说出了和‘有很高的大礼堂’一样形象的句子”。

    如果真能如上重演,那么这节课上,学生应当能有更多的收获,我的这节语文课也能多一些语文味,多一些美的气息。

 

    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课堂都是不可复制的,时光不能倒流,我不可能再回到那一刻重新设计那一堂课的教学。但是,未来的课堂中,我可以将这些如果尽可能地想在教学之前,尽可能预设学生的答语,并想好该如何评价,课堂上我应该用心倾听学生的答语,并及时发现那些闪光之处,进行鼓励和赞赏。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唯有更加用心去倾听,我才能有发自内心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也才能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