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写过《孩子,你慢慢来》,告诫我们教育需要等待。其实,我们每天的教学也极其需要慢慢来,如今课堂教学方式特别强调合作自主探究,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动起来,这显然就更需要慢慢来了。
案例描述:
记得当我根据二上教材内容教学音序查字法时。已经有部分家长教孩子使用部首查字法了。当考试卷上超纲出现部首查字法时,我们二年级的老师决定提前进行教学。等到学二下提取部首时,孩子们可以说已经能够较熟练掌握部首查字法了。
教学提取独体字部首那天正好全年级被推门听课。记得一进来,吴校看到我的课题就对周特解释可能我这堂课不能像生本课堂那样,也就是说自主探究合作质疑的环节会少些,毕竟我教学的是《练习2》,虽然我也会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自主学习,并质疑。
我原想在这种情况下提取部首应该早不是什么难点了,更何况原则书上对话写得非常清楚,很快就能过去。但又想听课的话还是得走慢点,走实点,不想正是这种改变让我看到了孩子们最真实的一面。
在读完对话,了解提取独体字部首的规则后,我让学生利用规则自行完成练习,首先提取部首,然后数数总笔画数。
在学生开始自己练习前,我特地带着学生一起读表格,其实就是审题(话说平常我可没这么细)。在这之前我并不觉得读题有多么重要,但正是我这一看似无聊的举动,却让学生在以后完成相关练习时,养成了好习惯,分清了到底要填的是总笔画数还是剩余笔画数,避免了错误。
(一慢:教学生审题方法,提醒需要主要的重点,以及容易忽视的部分。毕竟方法的教学比知识的教学更重要。)
之后我又让学生用字典去验证自己的答案,如果是家常课,也许不会用这个时间。
(二慢:让根据规则提取的答案和实际的结果相应证,更好的巩固对规则的掌握,并为之后快速提取独体字部首打下扎实的基础)
原想这不难,之前的课文生字预习都进行过了查字典,却不想3分钟过去了,5个生字还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未查完。我心想,这可糟了,是不是有不会的呀?但又想应该不会,提取的部首都统一投影屏幕对过呀?一问才知道,原来有些同学还不太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至少不熟练。之后,我又投影带着同学们一步步利用提取的部首查找独体字。后来再让他们练习,并让会的同桌教,果然速度快多了。
(三慢:示范如何利用提取的部首查独体字,学生借此复习巩固了部首查字法,给后进生搭梯子,让其更快地掌握)
后来,我又出了一题,查查“乃”这个字。一学生立刻就提出疑问了:乃这个字应该查撇,不符合这个规则,因为它查的是第二画,第一画根本查不到。很多同学都同意,毕竟之前就查过了。可我却坚持大家再查查看,根据规则查第一画横折折折钩。1分钟过去了,还是有很多孩子叫嚷着查不到。
生:我在字典中找不到乃这个字。
师:怎么会呢?
生:我查第一画根本找不到
师:不可能呀!你查了什么?
生:横折折折钩,根本就没有这个部首
到此,我终于找到问题的根结了。原来孩子们并没有完全理解规则的意思,而我却以为规则是简单直白,根本没有难点,无需解释。其实不然,里面确实有难点。
之后我让学生再读读规则,引导孩子重点去理解归入折部的意思,也就是说只要第一笔包含折,就可以到折部去找,另外折部并不一定就指第一笔那个样子,不管哪种折都进入到折部去找。孩子理解了,再去查字典,果然很快就找到了。原来规则并没有例外。
(四慢:结合学生质疑,让学生自己查字典试图解决,出现困难时,寻求教师帮助,共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