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实施到今天,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在的教学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教学的实效性,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跑是人的基本活动形式之一,也是贯穿于整个学生时代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是学习众多技能的基础。这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水平段有着不同的要求。跑又是一个相对枯燥的学习内容,对我们从事一线工作的体育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在小学阶段,笔者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跑的兴趣,让学生感受跑的乐趣,在游戏中掌握正确的技术,发展学生跑的能力。在工作的这些年中,我一直从事水平一的教学工作,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把跑上得更有意思,如何让学生对跑产生兴趣并延续。在实践的过程中思考着,在思考的过程中实践着。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商榷。
1. 拓展跑的形式,激发学生跑的兴趣
在水平一的教学中,关于跑的课时安排较多,如果一味得让学生进行快速跑,用不了几课,学生就将丧失跑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多思考,这种思考需要满怀着一颗童心,在思考的过程中转变角色。首先从跑的拓展形式入手,在教学中尝试各种不同形式跑。
高姿态的跑,类似于跑跳的动作。在教学中可以设置庆祝胜利的情景,让学生体验高姿的跑。在体验的同时张显学生的个性,同时配以合适的音乐,提高学生跑的节奏感。
低姿态的跑,在教学中我把它称作小矮人跑。设想在生活中当有了高度的限制的话,又要快速到达目的地时,就要求学生做出低姿态跑的动作。在教学中可以设置穿过涵洞,在壕沟里转移阵地的情境,放置若干一定高度的橡皮筋,限制通过的高度,让学生快速的通过,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身高调节橡皮筋的高度,让学生体验低姿跑的快乐。
直线跑、曲线跑、变向跑。这些跑的形式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都会有体现,让学生分别体验着三种跑,引导说出三种跑的区别和注意点,可以培养学生在练习中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我用几根长绳,完成了这一过程。长绳可以拉直,可以弯曲,也可以设置硬转弯的场地,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可以是一个类似于跑道的区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设置跑的场地,也可以指导学生自行设置场地,动手与练习相结合,学生在设置场地和学练的过程中乐此不疲,看到这些我很欣慰。
单人的跑、合作的跑。这些跑的形式是跑的人数上变化,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与同伴一起练习的快乐感受。合作的跑有双人的、多人的、手拉手的,前后依次的、合作持物等等,在合作跑的教学上,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要提出适当的要求,合作的形式应该能让绝大部分学生做出来,在合作的方法的上,要指导,要示范。要提出注意点。要引导学生说出合作跑的感受,学会与同伴有序安全愉悦的进行练习。
后退跑、横向跑。这些形式的跑,我一般只作为体验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快乐。后退跑的形式,尤其要注意让学生弯腰低重心,因为一位的追求速度的话,学生容易向后摔倒。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学生呈现的跑的形式就包含横向跑,把游戏中跑的形式提炼出来,让学生练一练,再融入游戏中进行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完成游戏的质量,将他们对跑的兴趣引入另一个高潮。
当然,跑的形式还有很多种,在教学中关于这些形式的体验,不同的水平段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因为各水平段所涉及的目标领域不一样,我们要养成根据目标选择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提出恰当要求的习惯。对于水平一的学生,我认为更多地让他们体验乐趣、培养兴趣。只有让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基础,在高学段的学习中才会把学会技术,提高能力,掌握方法转化为主动获取的过程
2.创新跑的游戏形式,发展跑的能力
对于水平一学段的教学内容来说,游戏是最好的载体,因为游戏本身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游戏过程中再加以动作技术的呈现,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掌握技术,主动积极的发展学生的能力。创新跑的游戏有两层意义,一层是教师设计出新的游戏形式,学生对新颖游戏的兴趣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这对老师的创新能力要求特别高,每堂课都安排创新的游戏,也不是很现实。第二层意思是对原有的传统游戏加以改造,通过变换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尝新,从而达到延续学生兴趣和激情,发展能力的目的。我觉得对传统的游戏加以改造是切实可行的方案,同时也是逐步提高我们教师自身创造力的过程,这也为我们创新出新的游戏打下能力基础。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游戏改造案例,以此共勉。
游戏案例:
游戏名称:丢手绢(沙包)。(游戏的名称来源于传统游戏丢手绢)。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快速跑的能力。
游戏方法:学生手持手绢或沙包,在听到老师的哨音后,快速启动进行直线跑,再次听到哨音后,原地丢下手绢或沙包,哪一位同学丢下的手绢或沙包距起点最远为获胜。(传统的比赛形式将学生分成小组,在统一的口令下,快速跑向终点,最先到为胜利。我将游戏的形式稍加改变,变成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跑的距离最长,游戏的目的没有变化,可是却加大了灵活性,时间可长可短,可以在几秒内叫停,比学生的起动速度,也可以时间长些,比学生持续快速跑的本领。跑的距离通过对比原地丢下的物品一目了然,同时也让学生把同伴当成竞争对手转变为自己与自己比赛,让学生对比自己几次跑的距离,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传统的比赛形式上缺乏公平性,学生会在这种缺乏公平的竞赛中丧失信心。)
游戏效果:两种游戏的效果对比,传统的游戏经过几次比赛,那些经常落败的同学在后面的比赛中渐渐的丧失兴趣和信心,到最后只是为了在完成游戏。改变形式后的比赛,学生每一次都很努力的去跑,通过询问得知在跑的过程中学生给自己鼓劲加油,只想跑得更远。这种比赛的形式不仅是横向的,更多的是纵向的。由于个体差异的不同,横向的比赛,会让绝大多数能力弱的学生丧失学练的兴趣和信心。我觉得在游戏中纵向比的形式更值得推广,也就是自己与自己比赛,因为更合理更科学,更能激发和延续学生的兴趣。
传统游戏的改造有时只是改变一点点,可是对学生来说,却能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只要我们每一个老师愿意去动脑筋,就一定能做到。用一点点换取学生的快乐,用一点点来感受属于我们体育老师的成就感,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3.提高过程评价的效果,体验满足感和成就感
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科学合理人性的评价也是教学中的关键一环,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在跑的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了学生对动作掌握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在练习时的态度评价。在跑的游戏中,我们过多的是在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评价的内容应该与教师提出的要求相匹配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提出不同的学练要求。评价的内容要多样化,要人性化。要通过评价让绝大多数学生体验到满足感和成就感。例如:
在体验合作跑的之后,我们应该对学生的合作过程进行评价,表扬那些在合作跑中能够互帮互助,共同努力完成任务的同学。对那些只顾自己,一味的为了跑快的合作组进行恰当的引导。
在接力跑和快速跑的比赛中,我们不能只以胜负论英雄。要做有心人,那些因为能力的差异,却很努力的为了集体的荣誉在拼搏学生,更值得尊重。
在尝试不同姿势跑的过程中,那些虽然没有能第一个通过终点,却能协调的做出各种跑的动作,节奏感强,姿态优美的学生理应成为我们评价的主体,他们的动作就是评价的标准。
对于水平一的学生来说,评价尤为关键,肯定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激励,是延续学练激情进一步提高学习主动性的催化剂,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通过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跑是对传统教材内容思考的一个缩影,我们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各种传统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才能真正做到驾驭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