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457
post:493457

吴芝衣 数学 《作业分层设计尝试和探索》

  • 发布时间:2011-02-21 15:35
  • 作者:吴芝衣
  • 点击量:

作业分层设计尝试和探索

 

本学期,我结合课程改革,在作业分层设计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进行作业分层设计的时候,我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充分预设、精心设计、尤其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发挥最佳效益。以下就结合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一 课分层作业的设计具体说说我的做法。

这一课教学具体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让学生自制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通过操作、测量和计算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引导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第二层次,引导学生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设计分层作业的时候,我的指导思想是立足教材,适当提高。具体来说,作业安排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为教材和《补充习题》上的配套练习,而选做题又分为A、B、C三档。

A档(一星题):作业内容安排与本节课例题相关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训练。这类题目适合班级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训练,使他们学会最基本的知识,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如:“公园里有一个直径是20米的圆形喷水池。小青绕这个水池走了5圈,走了多少米?”

B档(二星题):作业内容安排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变式题或一般综合题。本档作业题面对的是班级大多数学生,通过训练,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并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如:“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如果把这根铁丝重新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C档(三星题):作业题型属于本课知识有关的治理训练题、提高题,主要以综合面广、灵活程度深、创新意识强的题目为主。这类题目是给班级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的,在完成B档作业的基础上,再完成C档作业。如“一个半圆形养鱼池,直径14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在实际课堂教学后,学生的表现也证实了我的估计,他们在选择分层作业的时候,“A档”作业完成的质量较高,“B档”作业有个别学生没有完成,而“C档 ”作业只有少数学生能尝试完成。根据学生完成分层作业的实际情况,通过之后的练习课上有针对性地安排巩固训练,有效提高了学生解决有关圆的周长的问题的能力。

分层作业的布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得到尊重和发挥,学生的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明显增强。与此同时,我在进行作业分层设计的尝试中,也感到由于受教学经验、水平所限,同时精力也非常有限,目前仅仅能保证每个单元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到二次分层作业,作业设计内容的层次性把握上又是也并非完全合理。但是,我相信,如果这样的分层作业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并且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最终形成比较完备的分层作业题库,形成更具操作性的分层作业管理模式,那么在作业分层设计时会更便捷、更有效,分层作业的效益也会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