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
——浅谈爱的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2010年11月24日,我来到了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因为在这里举行的是2010年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6个教室,每个教室9节课,一天下来就是54节课,虽然很遗憾,不能分身,但是学习了9节课,也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谢谢所有老师的精彩演绎,感谢所有孩子的认真配合。九节课听完,让我收获了很多。一个教师,她的基本功决定了她上课对课堂的把握,随机应变的能力。一个好的创意,好的情境可以为一节信息课加分不少,因为单调枯燥的操作如果吸引不了学生,那么孩子自然没有积极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设计教案之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么操作?如果我是学生,这是我喜欢的任务吗?如果我是学生,我会这样想吗?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去设计,去开展教学,我想,课堂上,精彩会不断,师生也会更加和谐。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扮演的角色有三种:教学专家———个对学习进行计划、指导和评价的人;管理者——安排和建构学习的环境;顾问——对于培养高级的人际敏感性和有效应对日常生活事件,顾问的技巧必不可少。
中小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想象力,蕴涵着巨大潜质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成长、教育环境至关重要。在新课程的理念中,促进和关心学生个体的自由、健康发展,是新课程的主要立足点和着眼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既然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那么我们就应该让信息技术的学习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以生为本。
1.兴趣的秘密何在
教师如何充分挖掘孩子的兴趣呢?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信息技术的老师正可以利用计算机的神奇之处,让孩子体验到知识的无穷魅力。从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着手。
[案例1] 记得四年级有一个单元是介绍有关金山文字的使用。以前,我也没有接触过,所以讲授这一单元时格外认真,把金山文字琢磨了一遍又一遍,为了让学生兴趣更浓,在讲解金山文字模板的使用时,我特意用金山文字的模板制作了生日贺卡,赠送给班上当月过生日的同学,孩子们看到贺卡那么漂亮,知道是用金山文字制作出来时,都特别认真,操作起来也更加积极主动。下课时,还有同学告诉我:“郭老师,您比我妈妈教我的还要多!”
我想,每一个教师都是这样,从本职做起,因材施教,落实课堂。当她把对学生的爱转化为对课堂的精心准备时,爱的含义便延伸开了。
2.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首先 ,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很难驾驭课堂,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科,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很难想象一个根本不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是如何上课的,把教学当成是任务,碌碌无为,毫无激情,自然不能让学生喜欢上你的学科,不讨厌都难,说的严重些是误人子弟。
其次,教师要运用智慧,善于点燃学生对自己学科的热爱的火花,争取学生的思想与心灵,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一学科。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志趣是多么重要呀,有了这个志趣,学生就会自主探究,谁能说若干年后 ,爱迪生、牛顿、老舍、冰心不会出现。
[案例2] 上学期五年级第二课的内容是教学生有关多媒体的知识,教他们如何用计算机播放CD,如何用计算机自带的录音功能来录音。当时,在第一个班级中,我就采取了请学生示范如何使用“录音机”:就是点击开始菜单,打开程序,选择其中的附件——娱乐——录音机,就可以了。我先让他们预习,再请两位学生上台,一位朗诵诗歌《青松》,一位来为他录音。我告诉他们录制时要保持绝对安静,否则会有杂音。因为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很积极。到了第二个班级,我发现光请一两个学生上台,班级的大多数学生却没有能够参与其中,于是,灵机一动,有没有办法让全班都参与其中呢?对了,可以为集体录制一首歌曲。在挑选了孩子们喜欢的《菊花台》之后,班上的同学都屏住呼吸,做好准备,我把《菊花台》的歌词通过显示器广播出来,然后请了一位同学上台来为我们大家录制,我说:“开始!”和他们一起唱起来。从来没有感觉学生像这样专心与专注。孩子们都很兴奋,都敞开胸怀。
这就是教学,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将教学贯穿,学生学的开心,乐于学习,那么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和学生一起乐教,乐学,那么,这样的课堂是更加吸引人的。
二、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
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所获得的知识。相对于其他科目,信息技术的课堂更需要以学生的经验为核心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案例3] 四年级这学期是学习WORD,怎么美化文章,使得文章图文并茂,怎么排版等等。在教授的同时,我不得不说,孩子的能力是无尽的,带给我们的惊喜也是无限的。在讲到word字体的时候,我提出, 我们做黑板报的报头需要打字打印,有什么方法呢?想不到学生居然知道在字体工具栏中直接输入“300”“400”的字号,这让我惊奇一。我说打空心字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什么呢?学生一下子就说出华文彩云。这让我惊奇二。这时,有只小手高高举起,他说他有不同方法。于是,我请他上台,他调出“字体”对话框后,在“效果”中选择了“空心”效果,这样,把文字放大以后,就出现了华文彩云的效果——空心字!这步操作让我惊奇!我以前也无数次打开过“字体”对话框,但是我却没有发现原来空心字可以这样设置!
教师在教学之前可能订好了教学计划,但是课堂是生成的,写好的教案不一定完全适用于这一节课,教师在教学之中,要实施一堂课并让学生的学习最有效率,这是一个困难的任务。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有助于降低难度,化难为易,这就是教学相长。
三、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
唐纳德.克鲁克香克是最早倡导反思性教学的人,他认为反思性教师愿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学习关于教学的一切。如果你的学生没有成功,你必须问问自己如何改变你的教学或者课堂行为以便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你能做些什么来改变他的行为呢?如果学生成绩很差,你该如何激励他们呢?总之,你必须提出自我评价的问题,然后得出自己是否满意的结论。
在这里,我想说一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包括的具体的教学方法:注入式教学、结合互动的注入式教学、苏格拉底方法和演示。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讨论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模拟和游戏、个别化策略。
信息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更为适用。
[案例4] 这学期开始教五年级LOGO语言了。 第一次教,自己也算是边学边教吧。发现学生的创造力果然是无穷的。因为经过了国庆活动等,怕孩子把LOGO语言忘记,于是带他们复习了几句。配合着BACK ,PE,PD,PU命令。于是我放手让他们用学过的命令自己创作图形。也可以参照书上,哪知道孩子们的创造力真的让我惊叹!请看下面的三幅作品:
第一幅是小鱼,第二幅是瞄准器,第三幅是铅笔,如果用画图程序,这三幅图很简单就可以画出,但是如果用logo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因为你要考虑落笔在那里 ,小海龟走多少步,往哪个方向走,角度是多少……所以,我在班上大力表扬了这些爱思考的同学 ,请他们介绍自己的画法 ,孩子们也很自豪!所以,每位老师都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更多的同学的优点和闪光点。
结语
在愉快、积极、有支持性并充满挑战性的课堂中,学生的成绩和行为往往比那些在严厉、消极、非支持性和无挑战性的课堂中学习的学生要优秀很多。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能够鼓励学生交流思想、尊重所有学生并鼓励他们完成任务的课堂氛围。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建课程观——我所教的内容是不是学生所喜爱的?重建教学观——我的教学设计是不是适应我的学生?重建学习观——学生学习方式不再是单向的接受而是双向的互动。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精彩,我们的学生才会更加快乐。
参考文献:
[1] [美]肯尼迪.莫尔著,刘静译.《课堂教学技巧》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4,52,124
[2] 李艺 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0-126.
[3] 钟启泉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2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