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进的论文
《我国的行政区划》一单元安排了活动课《拼图游戏》,对于这一课的处理,可以按教材规定课时1课时进行,这样进行的结果只是完成教材安排,并不能起到什么效果,通过几年的社会课教学,我知道对于行政区划的认识在小学社会课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改变了教材的课时安排,放慢速度进行三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初步认识34个省级行政区,及其省会和简称,通过儿歌帮助学生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二宁青陕甘,
云贵西四北上天,
内蒙台海福吉安。
在这首儿歌中没有香港、澳门和重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记忆我又加了两句“港澳回归渝设市,两岸同胞盼统一。”
这里既包含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在1997年和1999年成立特别行政区的内容,又包含了重庆是直辖市,同时让学生知道宝岛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怀抱,这是所有中国人所盼望的。
第二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剪34个行政区的图片,学生在剪的过程中就是一个认识的过程,第三课时进行拼图比赛,在比赛前还是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认识每个省的形状,可以让学生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有些同学说江苏省是我的老家所以我喜欢,有的同学说内蒙古是大草原我喜欢,还有的学生说西藏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所以我喜欢等等。接下来让学生介绍和你的家乡相邻的省,介绍的过程就是学生熟悉的过程。最后进行紧张有趣的拼图过程,学生在竞赛中展示了自我。并获得了知识,在快乐中掌握了难点。最后把学生拼图的作品进行展览,让更多的学生有成就感。本节课虽然超出了课时安排,但对于六年级分区学习时奠定了好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材观、教学观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教教材”变为了现在的“用教材教”。看似只是几个汉字位置的变化与增补,实则说明整个教学观念的巨大变化。而真正做好“用教材教”,其前提是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研究教材、创新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驾御课堂的能力。我关于《我国的行政区划》一课的设计就体现着这一特点。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我们要用好这个“例子”,挖掘“例子”所带来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而不能过于“唯教材”、“唯教参”。
在实际教学中,基于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以及学情的了解,我有意将教材安排的一课时调整为三课时,通过“记、做、比”等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掌握了这一重要内容。无论是课时的调整,还是教法的多样都充分体现着“以学定教,创新性的使用教材”这一教学理念。
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我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有如下体会。
1、 以名人为榜样认识自我培养自信。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在上小学时却是一个“笨小孩”。有一次老师叫每个学生做一个小板凳,当他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时,同学们都大声嘲笑起来。他告诉大家,这个不象样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个,前几个比这个还要差。很显然,小爱因斯坦有一种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事实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是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终取得丰硕成果。我把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
2、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我校今年开展了“我最牛”活动,全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阅读经典名著,写读书笔记,制作精美书签,办读书海报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校园里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再加上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3、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为改变这个坏毛病,我就对学生讲植物也是有感知的如同人一样,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几个问题
在教学中我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我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学生全部来自城乡结合带和农村,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不强。为了加强组织纪律性,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在校及其他公共场所的实际情况谈体会,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守纪的重要。从那以后许多学生都能自觉遵守纪律,并能大胆地制止违纪的行为。
5、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而良好的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可见,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放下架子,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使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你,教师才有资格做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诱导者。还要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