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723
post:491723

优化教学过程的有效策略

  • 发布时间:2011-02-21 13:00
  • 作者:郑金春
  • 点击量:

优化教学过程的有效策略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如何构思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完成音乐教学大纲所赋予的教学任务的关键,而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过程的构思,教学前,教师要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像一首完整的歌曲,有开头、有中间部分、有高潮、有结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开始部分很重要,要新颖有趣,教学各个环节要过渡自然,结尾部分要有高潮,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怎样优化教学过程呢?

一、以设问的方式作为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对音乐感兴趣是学生的共性,学生往往把每周二节的音乐课视为最美好的时刻。但如果我们教法呆板,千篇一律,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课的主体中去,使学生对每个教学环节的问题都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欣赏歌曲《迎宾曲》时,教师先提问,谁知道,为什么我们把广州称作“羊城”和“花城”?然后老师生动地描述名称的来历,再播放电影《客从何来》的片段给学生看,同事欣赏里面的主题歌曲《迎宾曲》使学生对歌曲的背景有所了解,从而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欣赏兴趣也随之倍增。

二、自然过渡,巧妙衔接

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例如在学习6/8拍歌曲《蓝色亚特朗》时,我先从相同的节奏入手,让学生复习《清津浦船歌》,这首歌是6/8拍的,学生极易理解,很容易找到6/8拍的韵律。再如,在学习《故乡》歌曲时里面含有升记号,我让学生先复习《故乡恋情》这首歌,也含有升记号,当学生再接触升记号时音就容易唱准。这样的衔接,既自然又简洁。学生接受也不难。

三、尾声精彩,要有磁性效应

一出戏,一部电影,必定有高潮。同样,一堂音乐课也应该有 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高潮就是课堂教学的华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可以在生动的故事中结尾,可以在听教师范唱或听录音中结尾,也可以在请演唱水平高的学生演唱或全班学生不拘形式的演唱,甚至可以在师生对唱,学生边歌边舞中结束。

如何把一堂课的结尾上得生动活泼,回味无穷,使学生像听小说连播,观看连续剧那样在撩人心绪的悬念中盼望下周音乐课的到来。 只有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音乐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进行,因为它们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部件 只有每个部件运转正常,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