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901
post:488901

汪清 美术《低年级美术合作性学习》

  • 发布时间:2011-02-21 13:12
  • 作者:汪清
  • 点击量:

低年级儿童美术合作性学习的研究

一、     合作性学习研究的出发点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现行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与之相适应,小学各学科教育应把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使之成为一生收益的持续性学习。美术课堂中的教育已不仅仅局限于审美、创美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利用学科本身提炼出会自主学习、会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观点与能力。让学生在学美术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

二、研究的意义

从当前我国正在广泛开展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面看,本课题关于“低年级学生美术合作性学习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的研究。长期以来,正是由于我们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的本末倒置,才致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了不应有的压抑,并进而影响到了他们主体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建构与形成。因此,从研究学生的具有发展性的“合作学习”培养入手,不仅抓住了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理念和基础习惯,抓住了现代社会人所应具备的自主发展性人格的主要特征之一,而且也为我们进一步地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探索新型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     当前部分合作学习所暴露出的问题

要变要我合作为我要合作,被迫合作为乐于合作,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去激发学生,唤起学生合作的欲望。若出现以下的几种现象,是否要深思?

1、 草草了事、浮于表面

美术课上,教师布置了任务后,前后左右的学生立刻组成小组展开讨论。由于是低年级孩子,课堂显得较为无序。可教师在一旁若有所思,偶尔高声“声音小点”,更有胜者不闻不问,任意放空,然后随意地在各组之间巡逻了一遍,草草进入下一环节。

2、短短几分钟,时间限制

在有些课上,老师就某一个问题组织了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老师一般这样说“······下面的×分钟就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讨论仅限于此。没几分钟,学生学习讨论热情正浓时,老师似乎在思考在计算课堂已过去的时间,担心影响教学效果,遂打断学生的讨论,进入了下一步教学。低年级学生很乖的,“说停就停”,但是茫然的眼神、木讷的表情溢于言表。

3、 仅限于课堂,空间受限

常常一些课堂中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例:②老师问“我们今天要学习卡通,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有关卡通的知识?”老师的一个问题抛出,底下的学生一片沉寂,碰到有几个活跃聪明的,还能起来胡乱说上几句撑撑场子。再然后,老师说了“那就这个问题小朋友们小组讨论一下,等一会来告诉大家你的看法。”我要问,孩子无任何前期的资料考察,拿什么来“小组讨论”,如果他想知道为什么,周围也只有和他一样空白的小伙伴,如此讨论有何意义。

4、 仅限小组合作,人物受限

现在最常用的是小组合作制,小组长是每一小组中必须的一个职位,而往往是最中心、成绩较好、比较灵活的那个小朋友。小组长在合作小组中俨然像个小老师,占有多数时间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支配本组其他孩子的意志。阻碍组内多向对话,压制其他学生的见解。其他组员有的“趁机”偷懒、观望或被动“倾听”意见,有的干脆思想开小差,把合作讨论当作与己无关的事。在小组交流展现中,小组长的发言“我认为……”,“我觉得……”代表着他个人的意见,并非小组合作讨论的结晶。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把自己定位为“仲裁者”,小组长把自己定位成“中心者”。这样的合作学习是应付式的,也必然不能产生合作学习的高效应。

三、     符合实际的,可行的多元合作

1、 前置合作

在语数外等其他科目中,有个词叫“预习”,“预习”在低年级儿童美术学习中亦可适用。6、7岁儿童的求知欲旺盛——当他们接触到新事物或新技能时,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英国教育学家夏洛蒂·梅森说过,求知欲加完美的注意力,会让孩子拥有无穷的学习动力。。家庭是孩子求知欲成长和发展的摇篮。在下一堂美术课前,老师稍稍透露即将开始的下节课任务或者是部分关键词“下节课我们要用泥巴做小动物了,你想做什么呢?”、“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雪花都是一个样子的吗?”“我们经常说的卡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地图是怎么绘制成的呢?”等等诸如此类具有“诱惑”思考的提示,孩子可以请求爸爸妈妈陪他们一起阅读各类书籍,通过网络查阅各种资料,选择百科类电视节目。这些看似彼此独立的活动,其实是一次次亲子间的合作、孩子与媒体的合作、与书籍的合作。这样的多方位前置合作能够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知识源泉,激发他们的兴趣,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吸收新知识的过程中去。

2、 课堂合作

小组合作、师生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引”。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①它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使之感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②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要想适应社会,能与别人密切交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人能热心帮助,真诚相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成为他们在适应社会中所必备的条件。

3、 反馈合作

在《手手印指印变变变》一课中,老师在课堂里启发孩子们多角度的观察想象自己印出的手印或指印,充分挖掘其创造力。在孩子们沉浸在成功有趣的喜悦里时,老师不妨再次“诱惑”学生问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不会、考考他们的想象力。低年级绝大部分的孩子都会精力充沛的将自己今天美术课学到的新点子、新技法用来考考家里的人甚至是其他不会的小伙伴。在此“考核”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充当小老师,在“教授”和“讨论”中“教会”周围不会的人,同时也能在家庭的学习中丰富自己原有的知识。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也增强了自信心,同时还增进了与他人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成果的学习。

 

4、 拓展合作

拓展性学习主要是指儿童把自己心里的最优势部分和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达到最佳状态,取得最好成绩的学习活动。

学以致用。小学美术课的学习内容可以说是为人类审美、创美奠定了最基本的基础。低年级的孩子在美术课上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利用多种途径传播美术知识,传播美术文化是其学习最终的目的。

在户外活动、各大美展、社区建设等具有社会性质的活动中,孩子都可以与这些元素进行“合作”在学美、审美中创美。

我在研究中得出了: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合作性学习习惯形成的是多环境、多方面的相互影响,因此,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充满想像、充满乐趣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氛围是与教师的观点、家长的关注、社会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的古典教育名著《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边是倡导学习过程中要互相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内容要有价值、有意义,不要流于形式。对于学生而言,从小学会多元的合作能让他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学会利用身边新兴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