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423
post:490423

李春辉期初论文

  • 发布时间:2012-02-07 16:15
  • 作者:李春晖
  • 点击量:

家校配合,让孩子不再害怕写作文

南师大附小  李春辉

一、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促使孩子想写。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圣陶爷爷的这句话,十分精辟地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孩子们的生活就像万花筒,五彩缤纷,只要平时留心观察,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就会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

如何去观察呢?看是最主要的,除此之外还有听、嗅、尝、触,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品评、内心感受便是观察所得。观察生活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人。

“有心”便能留心各种事物,“无心”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结果“没得写”。“有心”还得“细心”,不单注意耸人听闻的奇闻怪事、轰动一时的新闻时事,还要注意那些“惯见的平凡事物”,哪怕是一个细微的动作、表情、物件,有时从它们之中也会发现生活的真谛。德国伟大的作家歌德说:“不要说现实生活没有诗意,诗人的本领,正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平凡事物中,看出引人入胜的一个侧面。”事实证明,孩子都具有诗人的观察本领。

处处细心,时时留心,就能观察得多、认识得精,感悟得深,这样获取的材料就会丰富深刻。感受生活,用心作文终会达到写作的最佳境界!

要想让孩子写东西,就得先让他的小脑袋里有东西。我的做法是利用孩子的空余时间,尽可能多地鼓励他们走出去,欣赏大自然,逛超市,买菜,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听讲座,甚至跟着大人出席一些聚会,让孩子用双眼去主动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当然,每一次活动最好都有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以便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针对有的家长害怕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孩子,使孩子学坏,就恨不能一天到晚把孩子封闭起来;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主要认为是学习,把孩子往家一放,很多事情就自己去办了……这些片面的想法。我利用家长会与大家交流,沟通,使家长明确:社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关键在于家长正确的引导,家长要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并说明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来,孩子就成了认识社会的主人。剥夺了孩子认识社会的权利,久而久之,孩子的视野狭窄,就写不出文章来了。

我还希望家长经常能带孩子去图书馆或新华书店,多读书,让孩子从书本上了解生活,认识世界。要求他们在家营造阅读的氛围。爸爸妈妈都爱读书当然最好,如果不爱读书,至少也应该在家里适当的地方摆放一些书,吸引孩子自己去读书。

平时,我还经常鼓励孩子注意身边随时随地发生的小事,学校中、班级里、家庭中、社会上。告诉他们,作文就是把我们每天的生活再现出来。
走入生活,究其根本还是为了让孩子头脑里面有东西,有了东西,他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所谓“情郁于中,自然发之于外”就是这个道理。到了孩子自己想写,不写就觉得手痒痒的时候,第一步的引导就算成功了。

二、帮助孩子养成动笔习惯,促使孩子乐写。

人是习惯的动物,特别是小孩子更容易被习惯支配。如果我们能注意培养孩子动笔的习惯,那么写作对孩子来说就真的不是难事了。很多家长会督促孩子记日记或是每次参观旅游回来都催孩子写感想,可孩子总是不听话,或是应付,这怎么办?其实,这和孩子的成长天性有关,孩子是喜欢做有兴趣的事的,而强迫做的事,大部分孩子都不会乐意,所以,要引导孩子动笔,不能光靠强制手段。其实,最聪明的做法是不形于色,我争取家长配合,让家长注意在暗中观察,若有一次,孩子自己主动写了一篇文章,哪怕再短,也应该积极鼓励,因为主动的精神最难得啊!在鼓励之下,孩子就有可能第二次主动去写,如果,第一次满怀激情写了,就被一通挑鼻子挑眼,批评多于表扬,第二次恐怕就没有那么大的积极性了。所以,孩子的写作热情,一定要精心呵护,积极鼓励,切不可求全责备,批评打击。要知道,只要孩子肯写,他早晚会进步。当然,光靠表扬主动性也是不够的,还要有适时的建议。生活中发生了一些特别值得写一写的事情之后,可以建议孩子去写,但也仅限于建议,不可强迫。

在学校里,我从每周周记入手,让那些写得好的学生当堂朗读,并从中评选出冠亚季军。通过一线通发送给家长,编辑“佳作集锦”……让孩子充分尝到成功的喜悦。孩子渐渐就乐于去写作了。

三、保存孩子的佳作,促使孩子坚持写。

孩子的习作,形式自由,这也就容易造成写后作品丢失的现象,我让家长为孩子备一个专门的写作本,干干净净,工工整整,长期保存,还让孩子给这个本子起一个漂亮的名字,这能使孩子写作兴趣更浓。遇到家人团聚,过生日等时候,还可以让孩子挑自己最得意的习作来读给大家听,这时候孩子就更有成就感了。不过,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让大家来给孩子的作文提点改进的建议,不能总是满足于在初级阶段踏步。在班级里,我会定期把孩子的佳作辑录成册,当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时,他们是多么自豪和开心啊!

感觉孩子写作有了很大的进步,还可以鼓励孩子往报刊杂志投稿,对孩子也是一大激励,著名的少年作家蒋方舟就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出书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孩子的每一步成长离不了老师和家长的关心与支持,作文也是如此。想让孩子在作文上取得实质性的进步,靠一两个小动作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还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引导,直至孩子形成习惯,不用扬鞭自奋蹄。

 

上一篇:刘飞期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