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253
post:493253

朱红娣 读后感

  • 发布时间:2013-09-12 18:10
  • 作者:朱红娣
  • 点击量:

“教人”胜过“教书”

——读《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有感

读完《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我想仿照书中第160页草根名师薛瑞萍的学员们所说的话:“看了这本书非常激动,非常有紧迫感,恨不得不吃不睡地充电。可是不久就松懈下来,需要经常捧读这本书,才能鼓起劲来。”

这真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书中中外名师的事迹犹如一幕幕电影在我眼前闪过,我紧盯着屏幕,不愿错过任何一个镜头。下面,我撷取几个让我感动至深的镜头再次重温书中的精彩片段:

镜头一:64顶小红帽

这是桂贤娣老师的班级,因为化疗而掉光头发的吕晶在这个班级学习生活是幸福的,老师对她的爱爱得得体,爱得艺术。

老师说:“只有给学生需要的爱,才是爱学生。”

反观我自己,我爱我的学生,但我会爱我的学生吗?我的学生感受到我的爱了吗?我也曾抱怨,自己很爱学生,但学生往往不领情,好心当成驴肝肺,久而久之,自己不得不收起笑容,用一副严厉的姿态对待学生。

爱是一门艺术,正如老师所说:“光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懂得爱,会爱,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作为一线教师,我必须心中时刻装着学生,不仅要做学生的良师,更要做学生的益友,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需求,时刻警惕以爱的名义去做伤害学生的事。

镜头二:“简”而“丰”的课堂

余映潮在《教学创意十谈》这本书里,详细介绍了自己对于课堂教学核心艺术的理解和要求。在他看来,成功的教学创意的设计,要求之一: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要求之二: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两句话归纳起来,就是三个字——“简”而“丰”。

教学的艺术是相通的,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非常欣赏老师的观点。以后,我会经常用“简”而“丰”的标准审视自己的课堂,我要经常问问自己:我的课堂做到“简”而“丰”了吗?我对“简”的理解是:教学流程简洁明了、自然流畅,教师的要求学生易懂,警惕表面花哨而实际无用的活动。我对“丰”的理解是:课堂活动或教师提问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活动,课上完还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警惕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看似规矩实则沉闷。

教师的“简”,求的是学生的“丰”。

    “简”而“丰”是一项高超的教学艺术,绝非内心想想就能拥有,在我的教师生涯中,我会时刻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向着“简”而“丰”的境界不断努力。

镜头三:没有“差生”的班级

“我的眼里没有差生”,这是王金战常说的一句话。我很喜欢老师回复一个班主任的话:

这个班主任说:“唉呀,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帮学生不顺眼。”

老师回答:“我告诉你,你的学生也肯定是这么看你,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师生关系好不到哪去。接班时,我是这么想的,唉呀!下边坐的都是白马王子、白雪公主啊!你也这么试试,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优点,心里喜欢他们,慢慢地,学生才会喜欢你。假如你很喜欢一个人,那么这个人也不会拒绝你;但是你很讨厌一个人,那么你能指望这个人喜欢上你吗?人啊,都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在我教的三个班里,A班两极分化较大,学困生较多,以前,我经常会在A班说B班、C班的好,无意中流露的就是对A班的不满,对B班、C班的欣赏。我这样做,一点都没有激发A班的学习热情,A班学习成绩依然没有起色,我在面对A班时也没有好情绪,学生、老师都觉得压抑。现在,我只要看到A班的闪光点就表扬他们,比如上课纪律好、交作业快、订正及时,对于班上的学困生,我也竭尽所能地给予帮助,在知识上帮他们查漏补缺,在情感上唤起他们内心的自信。我的认识转变后,心情也愉悦了,每天走进课堂我都是精神饱满的,我爱下面坐着的学生,爱他们每一个,我相信我的爱一定能换来他们的爱,而爱是超越分数的,是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情感。

教师个人,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人都不可取代的阳光,这阳光的温度和强度,则取决于教师如何对待他们。我愿做学生心中的一缕阳光!

镜头四:戴假钻石手环的老师

    邋遢、上课不专心的泰迪送给汤普逊老师的圣诞礼物是一条假钻石手环,上面还缺了几颗宝石,和一罐只剩四分之一的香水。汤普逊老师不但惊呼漂亮,还带上手环,并喷了一些香水在手腕上。放学后,泰迪留下来对汤普逊老师说:“老师,你今天闻起来好像我妈咪哦!”泰迪离开后,汤普逊老师整整哭了一个小时。

    在不了解泰迪的身世前,汤普逊老师很喜欢用粗红笔在泰迪的考卷上画大大的叉,然后在最上排写个不及格!可当她了解了泰迪糟糕的家庭环境后(妈妈因绝症去世,爸爸总不在意他),她深感愧疚。从泰迪说她像妈妈那天起,汤普逊老师不再教“书”,她不教阅读、不教写作、不教数学,相反的,她开始“教育孩童”!在汤普逊老师的特别关注和激励下,泰迪成了班上最聪明的孩子之一。

    在已经成为博士的泰迪的婚礼上,泰迪悄悄告诉汤普逊老师:“汤普逊老师,谢谢你相信我,谢谢你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让我相信我有能力去改变。”汤普逊老师热泪盈眶地告诉泰迪:“泰迪,你错了!是你教导我,让我相信我有能力去改变;直到遇见你,我才知道该怎么教书!”

    我们是怎样“教书”的呢?每天在学校与家中疲于奔命,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甚至声嘶力竭地教学生学习。其结果是,事倍功半,学生喊烦,教师喊累。这是真正的“教书”吗?

    优秀的教师从来都不是“教书”,而是“教人”。

 

    以上四个镜头,真正只是管中窥豹,《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带给我的感动与反思还有很多很多,我愿常用书中人物的言行激励自己,在“教人”之路上品味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