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469
post:491469

宋尚琴 读后感

  • 发布时间:2013-09-13 11:22
  • 作者:宋尚琴
  • 点击量:

教师职业碎思录

——读《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有感

/ 南师大附小 宋尚琴

看完《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留在印象里的不仅仅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还有一段段发人深思的话语,这再次引发了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多重思考,因这些思考都是在读书过程中如萤火般闪现,不成系统,这里只能以“碎思”作题。

关于“师爱”——

爱学生,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可是爱也是有方法和智慧的。看到俞玉萍老师的开学第一天为孩子们在心田上播下百合的种子,我感动了。感动的不仅仅是其做法,更是其十五年如一日地坚守!“任何一件小事,都会因为时间而增加自身的分量”这句话对我的启发颇大!

看到桂贤娣老师的每周三问“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的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吗?”感到一丝惊喜,因为我也是常常这样问自己。可是在工作中,还经常会因为一些不得体的爱,而留下遗憾。“因生给爱十法”给我鲜明的导引:病残生爱在得体,体弱生爱在关心,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严厉,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赏识,后进生爱在鞭策”细细品味任何一法,给人的启迪既朴素又实用,真的很贴心。

关于“教学”——

教学无界,无论是小学、中学,也无论是语文、数学都可相互借鉴和贯通。看到余映潮老师对中学教材处理的六种方式:“一课多篇、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趣教、美文美教”,还有相应的案例作证,对我们的教学启发很大!这是教师的思维体操,用教师的智慧处理教材,只有智慧的教师才可以带出智慧的学生。

而课堂上如何开启学生思维的阀门呢?数学的课堂也可以给我很多启迪。数学课上老师要从思维的角度来设计题目,少而精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课堂上呢?一些基础的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互学交流完成,教师只要做相应的检测即可,而教师准备一个怎样的核心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是关系到课堂效率的关键,这也是考验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学生思维状态的把握能力。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说:“作为知识的数学,学生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忘记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思维、研究方法、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都会发生作用,使学生终生受益。”这样的话用在语文上也是贴切不过的。

关于“理想”——

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对于一个刚工作的老师来说,是踌躇满志,志向远大。用满怀的热情投入工作之中。尤其是像我这样科班出生的老师,在做学生时,就被灌输以特级教师作为职业理想。而工作十年之后,我们离理想的距离变得各不相同,有的近了,有的远了。在经历十年努力之后,我们渐渐明白通向理想的路比想象中的要艰难的多。有的放弃了,有的迷惑了!看到魏书生、薛瑞萍、张良才、钱梦龙、罗恩·克拉克……一批草根名师的故事,给我很多前进的力量,纵观他们的理想之路,我觉得两点非常重要:一是热情,一是底气。而这两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厚实了,有的稀薄了。我是属于哪一种呢?这是我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要践行的目标。

心存孩子,朝向真善美,将每个不起眼的细节都关注到并持之以恒,这就是我对教师职业的碎思。 《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一书,没有给我思考的问题带来答案,只是告诉我几种可能的样本,究竟怎样做老师,还要 自己思考,因为每个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