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有这么一段:学生为什么越来越没有问题?出内拔萃的学生出了校门为什么变得呆若木鸡?课堂为什么越来越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迸发的火花为什么越来越少?。。。。。。
陈文胜认为,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思维。在这位特级教师看来,教会学生思考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未知的知识,这是教学的最高技巧。 这句话我很赞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怎么授人以渔呢?
一、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
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应鼓励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产生质疑,能够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由此及彼,从一个问题衍生开来,提出崭新的、有创造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教师的设问才会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鼓励学生拥有坚持己见的自信和勇气,引导学生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找证据,求事实;但同时应引导学生既要敢于坚持己见,又要善于接纳别人正确的观点,从而在对某个问题的讨论中获得最大收益。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
二、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
将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设问,也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而言,思考问题时,根据同一来源材料,以比较丰富的知识为依托,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探求不同方向的解答。
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应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能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喧宾夺主。
三、培养兴趣,促进思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适当分层,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四、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在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示范讲解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在练习中,细致观察,对重难点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动作和方法。
五、创设思维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示范指导,和指导缘由。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追求过程中,使学生体验体育运动的过程,领悟动作要求,突破教学难点。
总之,良好的思维习惯,要求教师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体育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体育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体育活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