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311
post:489311

读后感--读《薛瑞萍班级日志》(刘淑洁)

  • 发布时间:2013-02-19 16:10
  • 作者:许海雁
  • 点击量:

读薛瑞萍的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很早以前就有同事向我推荐薛瑞萍老师的书,说很值得一看,尤其是她那套《班级日志》,可惜总是因“没有时间”这个借口,没有去阅读。去年我教一年级,张明娟极力推荐薛瑞萍老师的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趁寒假好好研读了一番。

读完这本书,我有许多同感。带一年级,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言行举止,教会他们写一笔一画……,教一年级真是太累了。尤其是前半学期,嗓子最累了。但读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感觉自己的心态平和了不少,我联想到自己的教育细节,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感觉前所未有的放松,体验着这份心平气和。

以下摘取书中让我感触很深的语句与大家分享:

“对于班级管理而言,培养语感,就是在审美过程中生成富有生机的秩序。拍桌子瞪眼睛的高压方式当然也可以威吓出秩序,但用苏大师的话说,那种‘弹药补给’式的威吓,只能让老师在声嘶力竭的被动维持之间,将师生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做了外在的暂时的纪律的代价。”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但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处罚是必须和善良的——同时又不能让他们将惩罚看成游戏。这里有一个微妙的尺度把握,教育之所以成为艺术,我想盖因如此。”

“家长都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的孩子,唯恐孩子发言表现的机会比别人少。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首先需要学会的是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

“当学习能力提高的时候,如果不提高要求,对于孩子的发展是一种压抑——这将延续他们的成长,并且滋生浮滑和惰性。”

   “诺丁斯说得好:‘你只有相信他是好的,才能期待他更好。’苏大师说:‘每一个孩子,都是抱着学好的心愿来到学校,他们把无限的信任给了老师,教师怎能不报以一样程度的信任?’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一定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孩子。没有了信任,再高明的手段,再完备的制度——都是白搭。”

   “语文是讲究日积月累的,语文是可以一知半解跟着混的——对于弱孩子而言,‘放松’,恰是意味着对其学习兴趣的呵护,何必在意一屑一砾的得失。要心平气和,要承认差距,要灭掉强求一致,必将导致两败俱伤的控制欲;山高水低——各随其能——各随其性。”

“善把难题讲得容易,不是最好的老师。因为他只是教会了知识,却没有教会学生怎样学。让学生直面学习中的困难,打破快乐轻松的神话——这是每一个明智的师长要做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的,将不仅仅是知识,更有毅力、恒心,克服困难的勇气等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大多数的时候,朗读训练靠情境,有时也要靠意志——我一定要让他们知道,老师是最顽固的家伙,读不好,决不放过他们!没有语感,语文成什么了?枯燥的知识的碎屑,无聊的淘分的黄沙。语感是高贵优雅的精神之花,必须从小着手培植。”

“爱吵爱闹,意味着一个的心门是闭塞的。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聪明’——耳聪目明,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人的听觉、视觉习惯性地处于聆听和搜寻的状态。聪明的孩子是很容易辨识的,根本不待考试,您只要注意他在人群中听人说话的神情就知道了——至于上课,他的专心致志,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叙述了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事例,展现了一年级老师工作的繁杂和困难,也让我们看到老师在处理各种教学事件上的睿智和豁达。老师的话语简朴、实在,但发人深省,值得我好好咀嚼品味,希望自己也能调整心态,提高教学、管理能力,让自己在一年级的繁忙事务中做到心平气和,收获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