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1日,新港中专校机电工程系电子技术应用专业“3+3”合作教学研讨会在学校会议室召开。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下文中简称南信院)教学处张智玮处长,电信分院王书旺院长,郑燕、聂佰玲、张波老师一行五人出席会议,新港中专校教学校长吴恩朝、机电系主任施向军、教学处主任王松,以及张伟、郑金云老师参加会议。会议由施向军主任主持。
首先,南信院辅导员郑燕老师介绍了18级学生(新港中专校15级3+3的61名毕业生)的在校情况。大部分学生在校学习刻苦,英语三级过关率达88.1%,计算机等级过关率83%,此成绩甚至超过了由普高入学的班级。另外,学生们专业技能尤为突出,多人参加各类省级、国家级竞赛均有获奖,两人获国家级奖学金。其中,李想和刘文轩同学尤为优秀,获得国家专利一项,并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班级的很多同学都成为了学生会的骨干。除了对新港中专校送去的毕业生做了充分的肯定外,也提出来一些存在的问题,如高等数学学科较为薄弱。
然后,南信院聂佰玲老师从专业角度介绍了即将启动的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首先冲击的就是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学生要考取传感网相关证书,必须会数据采集、通讯、低功耗组网、通信协议配置使用以及控制设备开发等,指出了传感器、嵌入式技术、物联网及应用、自动识别等六门核心课程。对新港中专校在培的3+3学生提出的要求是打好专业基础,为将来进入南信院学习做好铺垫。
接下来,新港中专校施向军主任就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作了讲解与说明,介绍了刚入学的19级3+3情况。今年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3+3学生入学最高分513分,均分442分,在南京市3+3招生中成绩靠前,学校把好了第一关,守住了生源底线。他介绍,在教学上,也要做好保障,相对于普通中职班级做了很大调整,开足课时、保障五门核心课程、配好师资、严格管理、提高学业考试要求、多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等。施主任指出,我校一定高度重视,将全力配合高校的1+X改革,为南信院输送合格人才。最后施主任,希望变“研讨”为“研究”,双方交流不应局限在研讨,更应一起深入研究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上的痛点,发挥学生的亮点;变“交流”为“交换”,双方要进行换位思考,交流要有抓手,这样合作才能更加深入。
新港中专校张伟老师就专业建设方面介绍了近两年的研究成果,对DIY单片机开发工作台和多功能数字钟两个项目做个阐述,得到了南信院领导的高度认可,认为我校能把技能教学抓好抓实,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
南信院张智玮处长指出,作为3+3合作办学模式,首先双方应有效沟通,各层面的交流对合作都应是有效的。回顾18级学生的良好表现,就中高职衔接、1+X提出的新要求,他强调应以优化为抓手,要求我校应加强学生管理,对英语、数学等薄弱学科加强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尤为重要。特别是对有些同学来讲不适应中高职学生管理环境的差异这种变化,导致入学后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张处长提出,可以采用宣传高校的优秀学生,提供正能量,对中职学生进行正向引导,提高他们的紧迫感、荣誉感。另外合作双方也可以尝试着进行课题合作,把合作推向更高的层面。
南信院电信学院王书旺副院长指出,我校送过去的生源质量很好,学生们都很优秀,后期更要加强交流。他建议新港中专校在招生宣传时,可以用南信院学生的业绩展示或者来老师协助招生,正确引导学生。并多组织在校学生参观南信院,让学生有归属感。再次强调学生要在中职阶段打好基础,核心课程一定要抓好,并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分阶段考取相关证书,以后再进入可能会混合编班。就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他提出应该增加物理课的课时量,并强调要开设历史课,以满足中高职衔接的要求。
新港中专校的吴恩朝校长也就合作办学发表讲话。他指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南京的老牌院校,前身是南京无线电学校,以前一提到南无校,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是非常高大上的学校,就是现在普通高中的学生考取南信院也是有一定难度的。3+3的办学模式是国家的一项优惠政策,对中职学生是个利好,我们要珍惜这样的合作机会。另一方面,家长和学生对南信院的办学质量也是高度认可,感谢南信院给予的合作机会,希望双方的合作办学会越来越好,也希望南信院的领导常来我校指导工作。研讨中,新港中专校吴校长也指出了办学中遇到的困惑,双方也进行了积极交流。比如如何利用好高考过后的几个月的空档期,如何强化文化课和技能的培养等。新港中专教学处王松主任也指出,对于3+3学生,学校已高度重视,给他们使用综高的教辅材料,但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比较吃力。
本次合作教学研讨会历时一个下午,最后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