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780
post:473780

中国职教学会中职分会“工匠精神”研究课题中期推进会在宁举行

  • 发布时间:2019-06-25 08:50
  • 作者:sch01
  • 点击量:










(南京高职校网讯)6月22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工匠精神”研究课题中期推进会在南京高职校举行。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潘东标、南京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处处长黄子亮、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方健华、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主席(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分会会长)邬宪伟、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副主席(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副会长、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张荣胜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全国中高职职业院校及科研院所近50位课题负责人参加推进会。邬宪伟主席主持报告会。

南京市教育局潘东标副局长致辞,潘局长对各位课题研究者表示欢迎,并向来宾简述了南京职业教育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南京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南京是具有2500年历史的教育名城,素有“东南第一学”、“天下文枢”的美誉。位于南京1865社区的金陵制造局是南京职业教育的发祥地。“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南京先后出台多个文件,对农村职业教育、现代职教体系,职业教育布局和职业教育现代化做出全面部署。南京已初步构建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一体化南京现代教育体系。初步以信息化和国际化双轮驱动来推进南京职业教育的品质发展,初步构建了南京对外开放的职业教育的15种发展形态。南京职业教育还高度重视并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断对标找差,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出台之后,南京将不断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职业发展方向,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的办学体制跟机制,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相融合发展文化。
    方健华所长作《面向2035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学实践、研究与成果表达》主题报告。报告主要围绕教学成果奖培育与申报的相关问题展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方所长认为当前江苏教育2035最基本的目标定位是现代化,最迫切的要求是改革创新、走向深度融合,最重要的任务是提升内涵和质量。他说,研究“工匠精神”要联系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要注重提升专业品质,要高度重视过程管理。无论是开展“工匠精神”培育的工作者,还是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的工作者,都要密切关注时代发展的趋势,切不可孤立、片面开展研究。方所长提出希望,希望各课题组能基于人才培养目标,重视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只有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老师才能够培育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最后,方所长就课题研究的研究范式进行了详细讲解。
    南京高职校张荣胜校长作《现代学徒制实践视角下“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成果报告。张校长介绍了学校“现代学徒制”发展从复制到本土化的过程及过程中的各种做法。他说,工匠精神探索和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追求,一个完善的过程,学校凝聚重实践、重技能、重企业、重能力,关键校企深度合作。南京高职校历经拷贝、复制、迁移、本土化,创新,最终形成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并成功获得二等奖。
    当天下午,北京市商业学校、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江山中等专业学校、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松阳县职业中专等七家单位的课题研究组进行“工匠精神”研究课题交流。(文:校务部 唐娟;图:宁静  审核:陈育中)